【摘要】: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盐穗木属,是新疆盐碱地的优势植物种属,生长于盐碱化程度高的贫瘠土壤地区。根际促生菌(PGPR)是既可促进植物生长与植被对矿物质元素的消化吸收,又能抑制有害的微生物繁殖的一类有益菌类;ACC脱氨酶能够降解植被体内合成乙烯的直接前体物质—ACC为a-丁酮酸和氨,进而降低乙烯含量。研究人员发现PGPR中一些细菌可以分泌ACC脱氨酶这种活性物质,产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可以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产生的ACC,减少植被生长的障碍,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本研究以新疆盐穗木根际的土壤作为样品,采用定向富集的方法,分离筛选产ACC脱氨酶的促生菌,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生长特性的研究;产ACC脱氨酶酶活的测定及耐盐耐碱特性的研究;同时还对筛选菌株促生潜力的测定;不同浓度的菌液对小麦,玉米促生的影响;盐胁迫下筛选菌株对小麦,玉米促生的影响,结果如下:(1)从盐穗木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3#,5#,三株产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2)从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Biolog Gen III和16S r DNA分子生物学的三个层次对三株菌株进行观察和分析,三株菌株得鉴定结果为:1#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3#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5#菌株为酸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3)三株菌株生长曲线表明:在0-2h菌株适应环境,生长速度缓慢;2-8 h之间由于丰富的物质使细菌增长速度加快,细菌大量的繁殖;在10 h时菌株增长速度放缓,生长达到平衡;初步符合细菌生长的规律。(4)1#,3#,5#,三株菌株ACC脱氨酶酶活力具有差异;5#菌株产ACC脱氨酶的活性最强,1#与3#之间的酶活力差异不显著,1#与5#;3#与5#之间酶活力差异显著(p0.05),三株菌株ACC脱氨酶酶活性大小排序为5#1#=3#。(5)三株菌株耐盐碱的特点为:NaCl质量浓度为6%时,三株菌株的生物量达到最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菌株的生物量降低;三株菌株耐碱性能较好,在p H为7-10时微生物含量OD_(600)均在2.0以上。(6)三株菌株促生潜力:三株菌株都具有产IAA能力,但存在差异,1#与3#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1#与5#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三株菌株均有解钾能力,溶磷能力,固氮能力;均有产铁载体的潜力,但产铁载体的量差异不显著,产铁能力均为“++”。(7)1#菌株、3#菌株和5#菌株的不同菌液浓度对小麦和玉米种子根的生长,下胚轴的生长和根分枝数都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经过综合分析:三株菌株的菌悬液浓度为OD_(600)值为1.0时,对小麦和玉米的根长,下胚长和根分枝数的整体的促生效果都比较好。(8)小麦,玉米种子用OD_(600)值为1.0的1#,5#菌液处理后,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0、50、100、150、200、300、350mmol/L)下对其相对的发芽率、相对下胚长、相对根分枝数、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用菌液处理种子后可以减缓盐溶液对它们的胁迫,不同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低浓度的盐溶液下能显著促进下胚长、根分枝数的生长,但是对小麦,玉米幼苗的鲜重、干重没有太大的影响。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1#、5#菌液处理种子后,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它们的伤害。
【图文】: 表 2-12 三株菌株的菌落形态Table2-12 Colony morphology of three strains革兰氏染色 芽孢 颜色 透明度 光滑度 凹凸 边缘 透明圈 1# 阳性 有 乳白色 不透明 光滑 凸 不整齐 无 3# 阳性 有 乳白色 不透明 光滑 凸 不整齐 无 5# 阳性 有 白色 透明 光滑 凸 整齐 无 三株菌株菌落图如图 2-1 所示,用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均为短杆菌,,如图所示。编号检测指标
革兰氏染色 芽孢 颜色 透明度 光滑度 凹凸 边缘 透明圈 湿润度1# 阳性 有 乳白色 不透明 光滑 凸 不整齐 无 湿润3# 阳性 有 乳白色 不透明 光滑 凸 不整齐 无 湿润5# 阳性 有 白色 透明 光滑 凸 整齐 无 湿润三株菌株菌落图如图 2-1 所示,用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均为短杆菌,如图 2-2所示。图 2-1 菌株的菌落图片3 51编号检测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程,严自正;米曲霉在产脱氨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动态[J];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04期
2 王普行;许惟治;厉雪君;黄志蕙;;双酶法呈味核苷酸的研制 第2报 高产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菌种筛选、酶的形成及其作用条件的研究[J];上海调味品;1989年04期
3 Baek J.O.;胡小丽;;奇异变形杆菌次级L-氨基酸脱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特征[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2期
4 刘春剑;王玉宇;雷华;龚大春;姚鸿;姚鹃;;蜂蜜曲霉制备AMP脱氨酶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5年04期
5 龚凤娟;张宇凤;刘丹丹;恩特马克·布拉提白;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Pseudomonas koreensis JDM-2株ACC脱氨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贾兴元;陈星;苏畅;吕月平;高斌;肖白;刘敬忠;;人工合成苯丙氨酸脱氨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食品级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张学余,季从亮,陈国宏,黄兆明,苏一军,沈晓鹏;6个鸡种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姚军朋;姚拓;王小利;;ACC脱氨酶的应用研究进展与评述[J];生物技术;2010年02期
9 胡维,刘敬忠,向华,贾兴元,周艳;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及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J];微生物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叶炜;田吕明;姚鹃;赵R
本文编号:261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