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

发布时间:2020-04-03 16:55
【摘要】:水生植物依赖通气组织运输氧气以解决水生环境中的氧胁迫问题。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一些空腔的集合,形成依赖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然而,对于水烛叶通气组织而言,其外围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并不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且保持完好并可进行正常生理活动,通过细胞死亡降解而产生通气组织空腔的PCD敏感细胞和空腔外周保持存活的PCD不敏感细胞处于同一环境,并且距离接近,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细胞命运。对于这一现象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以水生植物水烛的叶通气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乙烯利和ACC氧化酶抑制剂吡嗪酰胺(PZA)对人工无菌培养的水烛植株进行处理,通过检测通气组织的大小,结果发现,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后,通气组织形成受到抑制,而外施乙烯利后,通气组织空腔显著增大,从而确定了乙烯是调控通气组织PCD的关键激素。使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以抑制乙烯受体和乙烯结合的能力,阻碍乙烯信号传递。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呈现阴性,表明乙烯受体被抑制后,细胞无法进入PCD进程,从而无法形成通气组织。细胞PCD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抑制乙烯受体的对照组,表明细胞死亡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受乙烯信号调控,且处于乙烯受体作用的下游,受体被抑制后,相关基因表达同样受到影响。证明了乙烯受体在通气组织形成的PCD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用抑制剂抑制乙烯受体可以阻止细胞进入PCD进程,过量的乙烯受体也同样可防止细胞进行PCD。其原因是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的存在会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相应。而1-MCP可以与乙烯竞争乙烯受体,阻碍乙烯和乙烯受体结合的同时不影响乙烯受体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效果。当乙烯分子与乙烯受体结合后,这种抑制作用被解除,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本研究中,利用多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定位技术,观察了水烛叶中的乙烯受体蛋白TaETR1,TaETR2,TaEIN4分布。结果显示,在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乙烯不敏感细胞)内有大量乙烯受体分布,但在PCD的海绵组织细胞(乙烯敏感细胞)内乙烯受体分布较少。PCD不敏感细胞中的乙烯受体含量是PCD敏感细胞的4-14倍。由此说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与乙烯受体含量密切相关。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到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含量高的细胞内,乙烯受体对乙烯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强。阻断了乙烯信号通路,细胞不执行PCD进程,细胞存活,且行使其生物功能。乙烯受体含量低的细胞在有乙烯的情况下,乙烯信号通路畅通,细胞进行PCD,最终产生通气组织空腔。
【图文】:

通气组织,组织细胞,细胞,隔墙


6图 1-1 通气组织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组织细胞结构Fig.1-1 Cellular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aerenchyma formation.a.实心期 (T1) b.间隙期 (T2) c.空腔期 (T3) d.成熟期 (T4)。Scale Bars=100 μma. Solid stage (T1) b Early cavity formation stage (T2) c Late cavity formation stage (T3) and dMature cavity stage (T4).Scale Bars=100 μm在成熟的水烛叶中,有许多规则的气室,周围有几层规则的隔墙细胞。在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PCD 过程首先在维管束间的某些特定部位开始,然后向各方向扩散,最后在隔墙细胞和表皮下的栅栏组织处结束。PCD 过程伴随着细胞快速降解,形成通气组织。在幼叶中,,PCD 过程尚未开始,但在成熟叶片中,所有通气组织细胞都降解形成规则的气室。但即使在成熟的叶片中,隔墙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也

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转录因子,乙烯


转录因子在核内大量累积,促进相关的乙烯下游基因表达 (图1-2)[Guo and Ecker, 2004; Chen, et al., 2005; Li and Guo, 2007] 。图 1-2 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Fig. 1-2 The model of the ethylen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Chen, et al., 2005]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继成,冯志红,方宣钧;莲雾乙烯受体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及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3年S1期

2 彭丽桃,蒋跃明;番茄乙烯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3 李惠华;赖钟雄;苏明华;林玉玲;;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两个乙烯受体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4 潘玉欣;穆晓阳;;棉花乙烯受体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5 王中凤;应铁进;张英;鲍碧丽;黄晓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反义表达对果实成熟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6年03期

6 冯斗,张春发,张颖;香蕉乙烯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4年01期

7 刘元风,李晓方,李玲;乙烯受体与信号转导成员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S1期

8 李丽秀;赖钟雄;;早钟6号枇杷两个ETR基因成员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02期

9 韩继成,方宣钧;五种热带水果乙烯受体基因的SNP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1期

10 魏源文;邓智年;黄诚梅;潘有强;吕维莉;李杨瑞;;甘蔗乙烯受体基因Sc-ER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曹宛虹;张劲松;陈受宜;;植物乙烯受体参与逆境胁迫反应(摘要)[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志强;王三红;徐长宝;蔡斌华;章镇;;两个砂梨乙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鲍碧丽;应铁进;;乙烯抑制剂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反义表达株系的器官衰老脱落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强;徐步前;余小林;曾海艇;;1-MCP的保鲜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茜;谢芳;文U_光;;拟南芥乙烯受体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何锶洁;张劲松;陈受宜;;NTHK1基因在杨树中的转化及耐盐性研究(摘要)[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茜;文启光;;拟南芥乙烯受体属性及第一亚家族受体特征分析[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中凤;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1与LeETR2的功能特性及其组织、器官特异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谢芳;拟南芥乙烯受体信号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朱海生;草莓乙烯受体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张桂和;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乙烯受体基因(etr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冯斗;香蕉乙烯受体cDNA的克隆与特异性表达及RNAi技术应用于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方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东;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D];西北大学;2019年

2 王佳;水稻乙烯受体与OsTPR1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巩燕;烟草中乙烯受体NTHK2全长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黄溪;水稻乙烯受体OsETR4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思思;草莓乙烯受体FaErs1基因克隆及RNAi植物表达载体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薛萍;反义pBI121-NR-LEACS2双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向番茄的转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陈宇杰;甜瓜乙烯受体基因Cm-ETR1全长cDNA的克隆、突变体构建及转化[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李艳娇;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9 杨小亮;香蕉果实成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及橡胶乙烯受体基因的克隆[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10 黄静丽;甘蔗乙烯受体基因SoERS1表达、转化及启动子序列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3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3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