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I-B-Svi型CRISPR-Cas系统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基因编辑

发布时间:2020-06-16 10:12
【摘要】: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一种不具有CRISPR-Cas系统的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工业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用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酸、丁二烯等,在工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研究人员试图在基因水平上人工掌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以使利益最大化。但因谷氨酸棒状杆菌与Cas9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表达Cas9的菌株无法生长),目前CRISPR/Cas9系统无法直接应用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基因编辑中。基因组编辑技术(简称基因编辑技术)与常说的基因工程一样都是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但不同点主要在于基因编辑技术直接针对细胞的染色体,从而使其功能远大于依靠载体的传统基因工程。CRISPR-Cas是原核中的适应性免疫系统,是最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可对原核和真核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进行缺失、插入、和替换,且具有简单、快速和有效的显著的优势。文献报道的能够进行基因编辑的方法主要包括2类II型(CRISPR/Cas9)和V型(Cpfl/Cas12a),尤以化脓链球菌中的II型CRISPR/Cas9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但该系统也具有其局限性,如:脱靶和生物相容性等。I型CRISPR-Cas系统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系统中的Cas3在降解DNA时通常是逐步降解而不是直接产生双链断裂,这也可能是为什么I型CRISPR-Cas系统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原因。然而,迄今为止,除本实验室外,源自I型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工具未见报道。本实验室从化工制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以甾体化合物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放线菌,我们将其命名为: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Streptomyces virginiae IBL14),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基因组上存在一个I-B-Svi型CRISPR-Cas系统。幸运的是:本实验室前期基于该系统的Cascade和单一的SviCas3已在该菌株自身、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实现了基因编辑。本论文旨在研究SviCas3与谷氨酸棒状杆菌间的生物相容性,进而开发基于该菌株的基因编辑工具。实验中,我们构建了 2个蛋白表达质粒(pEC-XK99E-cas753;pEC-XK99E-cas3中起始密码子为ATG)和3个基因编辑质粒(pXMJ19-t/g-△ldh;pXMJ1 9-t/g-△ldh::egfp;pXMJ19-t/g-△ldh::cat),并通过两步电转化将蛋白表达质粒和基因编辑质粒分别电转至谷氨酸棒状杆菌电转感受中。验证结果表明:(1)含有直接来源于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染色体中基因cas7、cas5和cas3的蛋白表达质粒pEC-XK99E-cas753结合基因编辑质粒可成功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基因组编辑(乳酸脱氢酶基因内部敲除了615 bp)。(2)仅含直接来源于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染色体中单一cas3基因的蛋白表达质粒pEC-XK99E-cas3结合基因编辑质粒也能成功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基因组编辑(成功的将egfp、cat基因插入到乳酸脱氢酶内部)。(3)脱靶分析研究中未发现脱靶事件。(4)基于Cas9构建的、作为对照试验的基因编辑中没有得到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转化子。总之:本论文(1)首次证实直接源于I-B-Svi型CRISPR-Cas系统中Svicas7-5-3基因的所开发的编辑工具能对该菌株进行基因组编辑,表明原核微生物中基因的碱基偏好要求不严;(2)首次证实了单一的未优化的SviCas3可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基因组进行编辑,表明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SviCas3比SpCas9生物相容性好;(3)潜在打靶位点的测序分析中未发现有脱靶现象,支持别人已发表的Cas3不参与靶序列定位的研究观点,暗藏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8
【图文】:

序列,谷氨酸棒状杆菌,乳酸脱氢酶,基因


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成功应用也避免了其他系统的干扰。逡逑乳酸脱氢酶基因总共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以ATG为起始密码子。逡逑由图1-1可看出,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乳酸脱氢酶可以催化乳酸的产生,大大增逡逑加了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生产中的产物。本篇论文就是将谷氨酸棒状杆菌逡逑中的乳酸脱氢酶进行改造,将该基因完全敲除或在基因内部插入特定基因序列来逡逑千扰该酶的表达,从而达到代谢产物的累积。逡逑葡萄糖逡逑个逡逑甘油醛-3-磷酸逦乳酸逡逑个逦A逡逑磷酸甘油邋k ̄ ̄邋NAD+逦丨、逡逑醛脱氢酶逡逑、,逦_H,H+—^乳酸脱逡逑1,3_二磷酸甘油酸逦氢酶逡逑个逡逑V逦V逡逑3-磷酸甘油酸邋<—逦一丙酮酸逡逑图1-1靶基因代谢图逡逑Figure邋1-1邋The邋metabolic邋map邋of邋target邋gene逡逑1.2邋CRISPR_Cas邋系统逡逑世界上存在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在繁殖时会受到噬菌体的侵染,噬菌体将逡逑细菌作为自己的宿主,在菌体内完成复制并且杀死细胞。所以,从细菌的角度来逡逑看

核苷酸序列,系统干扰,机制,亚型


逦C2c2逦:?j邋Casl邋:邋Cas2逡逑图1-2邋CRISPR-Cas系统的分类与结构逡逑Figure邋1-2邋The邋Classification邋and邋structure邋of邋CRISPR-Cas邋systems邋(LS:邋large逡逑subunit;SS:邋small邋subunit;邋A邋putative邋small邋subunit邋that邋can邋be邋fused邋to邋a邋large邋subunit逡逑of邋several邋type邋I邋subtypes邋is邋represented邋by邋an邋asterisk;邋Functionally邋optional逡逑components邋are邋represented邋by邋dashed邋outlines:邋The邋question邋mark邋indicates邋the逡逑currently邋unknown邋ingredients.)逡逑1.3邋1类I型CRISPR-Cas系统的干扰机制逡逑I型系统由于cm基因的数量和排列不同又被分为六种不同的亚型[23]。每个逡逑亚型都有不同,例如I-A亚型的由12个cos基因组成,而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F逡逑亚型仅含有6个cm基因。尽管每个亚型存在差异,但所有I型系统都编码一种逡逑标志性的Cas3蛋白以及普遍保守的Casl蛋白|24邋25]。尽管I型CRISPR阵列中的逡逑重复长度和序列在不同亚型之间是变化的,但重复内的核苷酸序列是部分回文的逡逑(除了亚型丨-A)。在I型系统中,重复阵列被转录成前体crRNA邋(precrRNA),逡逑其中重复的回文序列形成发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香芹;;关于《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小专题的复习[J];内蒙古教育;2008年20期

2 褚志义,史济平,钮君健,胡英杰;前体和相关物对L-脯氨酸生物合成的影响[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3 毛绍麟;通过谷氨酸棒状杆菌由α-酮异已酸生产L-亮氨酸的微生物生产法[J];氨基酸杂志;1988年01期

4 Kazuo YAMAGUCHI ,黄腾华;关于谷氨酸棒状杆菌变异株赖氨酸发酵~(13)C核磁共振的研究[J];氨基酸杂志;1988年04期

5 于元杰;谷氨酸棒状杆菌质粒的提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6 雷呈宏,包雅芳,邓家祺;谷氨酸棒状杆菌尿素传感器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7 徐硕;卢文玉;;谷氨酸棒状杆菌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年06期

8 王婷;蔡柠匀;张德志;赵桂红;徐庆阳;陈宁;;高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构建[J];中国酿造;2019年05期

9 吴明;;温度敏感型突变细菌生产L-谷氨酸[J];微生物学杂志;1985年02期

10 张海灵;李颜颜;王小元;;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及分泌途径生产L-缬氨酸[J];生物工程学报;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聪;梁春杰;朱江;何婷;刘买利;岳霞丽;杨运煌;;谷氨酸棒状杆菌蛋白CGL2373的液体核磁结构与功能研究[A];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海灵;系统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缬氨酸[D];江南大学;2018年

2 陈璨;谷氨酸棒状杆菌对芳香族化合物耐受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孙杨;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能量利用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应用[D];江南大学;2018年

4 仝佳;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婷婷;I-B-Svi型CRISPR-Cas系统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基因编辑[D];安徽大学;2019年

2 汪定奇;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3 徐燕;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基因敲除和重组工程介导的点突变方法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川;谷氨酸棒状杆菌半胱氨酸转运蛋白的鉴定与特性研究以及半胱氨酸单细胞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5 敖婉钦;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4067中阻遏蛋白ArgR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赵建勋;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D];江南大学;2015年

7 蒋新英;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渣中胞壁酸的提取、纯化及检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梅婕;谷氨酸棒状杆菌S9114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构建及能量代谢基因amn生理功能的解析[D];江南大学;2015年

9 胡瑾瑜;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敲除和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10 曲茂华;海藻糖合酶生产菌株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5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15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