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温州沿海平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演变

发布时间:2020-07-22 22:11
【摘要】:基于全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作为地球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重要界面,沿海平原地区的古环境演变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第四纪以来,受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影响,沿海平原存在交替性的冷暖变迁和海进-海退等地质事件,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导致研究区内发育了极其复杂的沉积地层,其中包含了很多气候变化、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及海侵历史的记录。因此,在海洋经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温州市作为浙江省链接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的纽带,同时也作为浙江沿海第四纪研究的薄弱区域。研究该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历史对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用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入海口南北侧沿海平原的第四纪地质钻孔QTZ1和QTZ3,以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孢粉、微体化石、特殊藻类、沉积物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展开,重建了温州沿海平原地区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并深入探讨了研究区古植被演替-古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海相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其研究成果如下:(1)第四纪地层划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和特殊藻类海侵地层所指示的结果基本一致。经区域对比并综合分析,认为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背景下,本文地层学结果所反映的研究区地质年代具有合理性。可以指出,QTZ1钻孔的Q_h/Q_p~3界线位于37.90 m;Q_p~3/Q_p~2界线位于94.90 m。QTZ3钻孔的Q_h/Q_p~3界线位于35.20 m;Q_p~3/Q_p~2界线位于110.30 m。(2)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温州沿海平原第四纪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经历了五个主要的演化阶段(早更新世地层缺失,未能重建该时期气候植被演化历史):中更新世气候以温和为主,西部山地丘陵地带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树茂盛,沿海平原发育落叶阔叶林,海岸及河道两侧发育湿地-草原环境;进入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更加温暖,受海侵或洪流作用影响,沿海平原普遍发育湿地湖沼环境,木本林地消失;至晚更新世中期海水退却,出现典型的阔叶林-草原景观;末次冰盛期以来,相对寒冷的气候条件导致沿海平原温带森林衰退,草原-湿地-沼泽成为主要环境;全新世气候转暖,针叶林退缩至高山地带,沿海平原出现数个落叶树种和草本群落。(3)海相地层特征。QTZ1钻孔识别出两套海相单元,可划分为三个海相层;QTZ3钻孔识别出一套海相单元,可划分为两个海相层。温州沿海平原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的海相层沉积记录良好。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至今,研究区由滨海-浅海环境过渡为浅海沉积环境。QTZ1孔89 m处的海相地层特征表明,温州沿海存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海侵历史,发育浅海陆架环境。其它时期微体化石缺乏,结合特殊藻类分布特征,推断为陆相沉积。(4)温州地区的古地磁极性序列表明,全新统中上部分普遍存在间断性的极性倒转事件,未能与已知任何一个全球性极性事件相对应,但可与前人在宁波地区发现的 宁波亚时‖产生良好的对应关系。该极性事件是否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普遍性,便有待后来者进行系统研究了。本文的特色是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基础,用多种地层学手段对温州沿海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作为时间尺度,定性描述了温州沿海平原的环境演变过程,同时为东部沿海可能存在的 宁波亚时‖提供了对比依据。此研究成果首先可以为区域环境演变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丰富浙江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研究,使温州地区的古环境演变成果在面向海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其次可能的研究价值是对沿海地区围填海、开发地下空间等海洋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需求导向,并预测未来人类生境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534.63;P532;Q914
【图文】:

温州,海岸线长度,瓯江,概况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然地理概况本概况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丽水市相邻,北及东北部与台州接壤。全境地理坐标位于 27°00″ N,119°37′00″ E- 121°18′00″ E 之间。全市面积 11612.94 km县、4 区,市区面积 1313 km2(图 2-1)。温州市海域面积约中海水深度 200 m 以内的面积达到 66700 km2,拥有非常丰富海用地。海岸线长度 355 km,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 24 %,海岸线曲、乐清湾等诸多天然良港,主要分布在 三江‖河口两侧以及 三全境拥有岛屿 436 个,主要集中在洞头区。本文研究在区域内所屿为位于瓯江入海口处的冲积岛屿灵昆岛。

沿海平原,地貌发育,海岸侵蚀,潮汐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角通常为 25 °- 40 °(秦志军 等,2007),沿海分布州地区的地貌发育深受地壳运动、构造、岩性、气其沿海地区及岛屿还明显受到海流和潮汐作用侵蚀作用下,温州沿海平原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海岸侵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梯形倾斜(邵元纯,2山脉均呈南西-北东向展布,总体海拔 2-1611 m(图

分布图,温州,断裂构造,分布图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褶皱带并沿用至今。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沉积变化过程中,温州地区北东向为主体的断裂极为发育。燕山运动使太平洋地块和亚洲陆块间发生的相对反向扭动,导致亚洲大陆东部形成了多处北北东向的隆起带和凹陷带,位于温州地区主要发育的断裂带为温州-镇海大断裂,该断裂导致中酸性岩性侵入和火山岩喷出,因此可见白垩纪火山岩沿断裂带展布。此外,温州还发育北东向泰顺-黄岩大断裂;北西向淳安-温州大断裂、松阳-平阳大断裂;丽水-余姚大断裂所组成的断裂构造系统。断裂多为高角度的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并派生北西向断裂,形成众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火山构造盆地,盆地中沉积了一套碎屑岩建造(图 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越“拼命”越“幸运”——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J];科学中国人;2017年26期

2 史威;张蕾;;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孙金华;倪深海;颜志俊;;人类活动对太湖地区水环境演变的影响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伍永秋,唐海萍,王平;环境演变信息的管理与应用[J];第四纪研究;2000年03期

5 秦作栋;;试论第四纪东亚自然环境演变的个性[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6 许清海,吴忱,袁文英;晚更新世末期石家庄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1期

7 吴忱,何乃华,许清海,赵明轩;古运粮河的形成与石家庄地区地理环境演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8 吴玉书,赵娴,刘都义;深圳福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9年01期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介(7)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J];地球科学进展;1989年02期

10 张兰生;以农牧交错带及沿海地区为重点开展我国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代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美;李艳红;张维英;张丽娜;;中国湖泊与环境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韩美;李艳红;张维英;张丽娜;;中国湖泊与环境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潘安定;施汝权;罗传秀;;珠江三角洲末次盛冰期以来环境演变的再研究[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子赓;张志询;王学言;;渤海湾北部浅海海洋地质环境演变与灾害地质问题[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冯伟明;谢渊;刘建清;林家善;;四川古蔺地区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古环境演变[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高凡;杨木壮;;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北部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世杰;;中国湖泊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段丽琴;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曹磊;;东海沉积物中硒和碲的形态、富集、来源及百年来环境演变研究[A];“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马龙;吴敬禄;;干旱区艾比湖近1500年来的环境演变及区域对比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洋;王建华;郑卓;邓韫;丘元禧;杨小强;张珂;;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与环境演变研究[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剑虹;浙江发现大型古木层[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利比·罗宾 南凯仁 译;大洋洲环境演变史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点评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整理 靳晓燕;环境演变怎样影响教与学[N];光明日报;2015年

4 记者 滕艳 通讯员 孙敬 雷鸣;我国研究远古温室地球环境演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莫多闻;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N];文汇报;2015年

6 秦大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N];光明日报;2007年

7 陈惠玲;中德合作开展南海北部环境演变研究[N];中国矿业报;2015年

8 刘凌林;如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N];中国企业报;2004年

9 杜紫宸口述 昭瑾整理;第四波新渠道革命号角响起[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澳大利亚真正的远虑[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陇西盆地东南隅新近纪沉积与环境演变[D];兰州大学;2006年

2 何多兴;江北砾岩沉积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付顺;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颜永豪;黄土高原南部第四纪不同时间尺度侵蚀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5 王珊珊;珠江三角洲和近岸河口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及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过仲阳;环境演变中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婷;黄、东海木质素沉积记录及其在陆源有机物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李海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彭廷江;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物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环境演变[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同;温州沿海平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演变[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娅红;湖北石家河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地层沉积环境演变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8年

3 王晶;临夏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变化特征及古环境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赖海成;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冲积扇地貌结构与环境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5 关友义;内蒙古浩来呼热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6 郑丽;上海沿海地区水环境演变及城市化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华艳;近2.5ka来博斯腾湖流域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有喜;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汤文坤;7ka以来海南双池玛珥湖气候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7年

10 程高云;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演变及可视化动态模拟[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6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6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