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植物首个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其在气孔关闭与抗旱胁迫中的调控机理

发布时间:2020-07-24 02:18
【摘要】:褪黑素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在动物中,褪黑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激素调节昼夜节律。植物褪黑素最早于1995年被发现。二十余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褪黑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缺乏对其受体与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植物褪黑素是否是一种新激素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以蚕豆和拟南芥为植物材料,利用药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手段研究植物褪黑素的信号转导途径,鉴定了植物中首个可能的褪黑素受体(CAND2/PMTR1),并揭示了褪黑素受体CAND2/PMTR1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气孔关闭和干旱胁迫中的调控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蚕豆叶片下表皮条考察褪黑素对气孔开度的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5-20μmol/L褪黑素显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和保卫细胞H_2O_2产生。在10μmol/L褪黑素处理下,外源添加过氧化氢酶(CAT,H_2O_2清除剂)或二苯基氯化碘盐(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抑制了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和H_2O_2产生,而水杨羟污酸(SHAM,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则不起到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依赖NADPH氧化酶介导的H_2O_2产生。异源三聚体GTP结合蛋白(G蛋白)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活性和H_2O_2产生调节植物的气孔关闭,因此本研究随后考察了G蛋白是否参与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和H_2O_2产生。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下外源添加G_α抑制剂GDP-βs降低了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和H_2O_2产生,而G_α激活剂GTP-γs即使在没有褪黑素的情况下也可以显著诱导气孔关闭和H_2O_2产生。由此可见,G蛋白α亚基是褪黑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组分,褪黑素通过G蛋白α亚基调节NADPH氧化酶介导的H_2O_2产生促进气孔关闭。2.以拟南芥突变体为材料,在分子遗传层面进一步揭示褪黑素诱导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途径并鉴定植物首个可能的褪黑素受体。与蚕豆类似,褪黑素能够诱导拟南芥H_2O_2产生和气孔关闭,而CAT和DPI能够抑制这个过程。与Col-0相比,NADPH氧化酶突变体rbohC和rbohD/F对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不敏感,表明NADPH氧化酶介导的H_2O_2产生作为褪黑素的下游信号诱导植物气孔关闭。进一步研究发现,G蛋白α亚基突变体gpα1-1和gpα1-2对褪黑素诱导的H_2O_2产生和Ca~(2+)流入不敏感,说明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依赖G蛋白α亚基介导的H_2O_2和Ca~(2+)信号通路。由G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真核细胞接受外界信号的保守机制。由于G蛋白参与褪黑素信号调控的气孔关闭,因此推测植物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能参与褪黑素信号的识别。本研究随后分析了拟南芥cand2、cand7和gcr1-1等G蛋白偶联受体突变体对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的敏感性,以筛选可能的褪黑素受体。研究结果显示,外源褪黑素诱导了Col-0、cand7和gcr1-1气孔关闭。但是,cand2对褪黑素诱导的气孔关闭不敏感,褪黑素诱导的Col-0中的气孔关闭、H_2O_2产生和Ca~(2+)信号均在cand2突变体中被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ND2参与褪黑素信号的识别,是一个可能的植物褪黑素受体。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CAND2是一个可能具有七次跨膜α-螺旋结构的膜蛋白。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表明CAND2能够与拟南芥中唯一的G蛋白α亚基(GPA1)特异性相互作用。GUS染色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显示,AtCand2在保卫细胞、子叶、芽、根等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其表达程度受到的褪黑素水平的调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ND2是一个可能的植物褪黑素受体,并被命名为植物褪黑素受体1(Phytomelatonin Receptor 1,PMTR1)。3.气孔是植物光合作用气孔交换的主要通道,也是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的水分95%通过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因此,对气孔开度的调节是降低水分散失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受体依赖的信号途径在气孔开度和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了褪黑素受体PMTR1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PMTR1-OX。研究结果表明,与Col-0相比,仅需0.1-1μmol/L褪黑素即可明显诱导PMTR1-OX气孔关闭和H_2O_2产生。且CAT或DPI均未能使PMTR1-OX中气孔开度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说明PMTR1-OX对褪黑素的敏感程度更高,且作用程度更强。干旱胁迫能够诱导植物内源褪黑素水平的上升,因此本研究随后考察了PMTR1在抗旱中的作用。在干旱处理14天后,PMTR1-OX的含水量约比Col-0高20%,干重是Col-0的1.2倍,而生物量的减少仅为Col-0的38%。表明与Col-0相比,PMTR1-OX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及其受体的调控机理,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激素提供证据,并对其在农作物水分高效利用与抗旱胁迫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5
【图文】:

气孔,途径,信号,病原体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图1.1干旱胁迫下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信号途径Fig1.1ABA-inducedstomatalclosuresignalpathwayunderdroughtstress1.1.2.6病原菌对气孔运动的调控机理植物表皮是病原体需要跨越的第一道屏障,气孔是病原体跨越这道屏障,侵入植物叶片的主要途径[46]。气孔作为植物固有系统的一部分,能够主动抵御病原体的侵入,这个过程是植物与生俱来的反应,称为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始于彼此的分子识别,植物一旦感知到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便会通过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关闭气孔,从而增强对病原体的抗性,这一过程称为气孔防御(StomatalDefense)[47]。在细菌侵入叶片早期,保卫细胞表面受体激酶(Flagellinsensitive2,FLS2)迅速感知细菌表面鞭毛蛋白(Flagellin22,flg22),介导质膜中的NADPH氧化酶激活,从而诱导细胞中活性氧的迸发[48]。除此之外,这种植物固有免疫系统的触发还会引起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NO产生、激活外流K+通道、激活钙离子依赖型蛋白激酶以及上调植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等一系列应答,从而促使气孔关闭,以阻止细菌的侵入[49,50]。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病原体也产生了抵御植物免疫系统的策略。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DC3000,PstDC3000)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引起各种植物免疫反应,经常在研究植物抗病中作为模式菌。PstDC3000能够通过产生冠毒素(Coronatine,COR)来打破气孔防御,在气孔防御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诱导气孔重新打开[51]。

模型图,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图1.2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模型Fig1.2Gprotein-mediated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model1.2.2植物中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种类脊椎动物中,G蛋白具有多样性。例如,人类含有23种Gα亚基,5种Gβ亚基和12种Gγ亚基。二十世纪初,人们于拟南芥、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高等植物中均发现G蛋白的存在[56]。与脊椎动物中G蛋白的多样性相反,植物中的G蛋白种类较少。多数植物中只存在一种G蛋白α亚基,只有大豆、豌豆等少数植物中存在一种以上的G蛋白α亚基[57]。拟南芥中仅存在一种Gα亚基(GPA1),一种Gβ亚基(AGB1)和三种Gγ亚基(AGG1-AGG3)[53]。类似地,在植物中也仅鉴定了几种GPCR样蛋白,拟南芥中的GCR1具有最显著的特征[58]。尽管如此,对已知典型的G蛋白亚基及其突变体或过表达植株的研究表明,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例如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形态建成、节律调节、响应逆境胁迫等。

功能图,褪黑素,植物,功能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DC3000的敏感性上升[109]。ASMT是植物褪黑素合成途径中最主要的限速酶,2014年,Zuo等在苹果中克隆出ASMT基因,命名为MzASMT1(KJ123721)。ASMT存在于细胞质中,能够受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且与苹果叶片中褪黑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当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该基因时,转基因拟南芥的褪黑素含量是野生型拟南芥的2~4倍,且体内活性氧含量显著降低,并提高了其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110]。1.3.3植物褪黑素的功能图1.4植物中褪黑素的功能Fig1.4Functionofmelatonininplants1.3.3.1褪黑素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研究表明,褪黑素作为IAA类似物,能够调控根系的生长发育,且其调控作用与褪黑素浓度相关。在低浓度时(≤10μmol/L)褪黑素能够诱导羽扇豆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与生长,而高浓度褪黑素(≥100μmol/L)则会抑制其生长[93]。同样的现象也在芥菜(BrassicajunceaL.)、金丝桃(HypericummonogynumL.)等植物中存在[111,112],说明低浓度褪黑素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可能广泛的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这一特征与IAA的功能相类似,且羽扇豆内源的褪黑素与IAA有类似的组织分布,二者在根系生长发育中可能起到协同调控的作用[79]。2018年,Chen等系统的研究了外源褪黑素诱导侧根生成的机制,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苜蓿MsSNAT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中H2O2含量显著上升,诱导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刚荣;植物干旱胁迫下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J];生物学通报;2003年11期

2 宫雅昕;李刚;余光辉;;气孔谱系细胞发育的分子基础及其调控机制[J];植物生理学报;2019年11期

3 王者昌;于尔靖;;钛合金焊接气孔形成机理的研究[J];焊接学报;1980年01期

4 王者昌;;钛合金焊接气孔预防措施[J];辽宁机械;1980年03期

5 崔香环,苗雨晨,董发才,宋纯鹏;茉莉酸甲酯诱导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乔增杰;王婷;金竹萍;刘志强;裴雁曦;;硫化氢参与镉诱导拟南芥气孔的关闭[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7 金延明,李胜华,蔡少青;中药材中常见气孔类型与特征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4年05期

8 李美荣;;介绍一种新的气孔开度测定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05期

9 杜凤国;;毛白杨气孔的初步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10 崔会贞;;浅谈垂直发泡生产中的气孔问题[J];聚氨酯工业;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岩;朱晓刚;陈有权;;谈焊接气孔的成因、危害和防止[A];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杰;赵方贵;候丽霞;刘新;;一氧化氮参与乙烯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信号转导[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张骁;Ken-ichiro Shimazaki;;一氧化氮抑制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机制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棚涛;周云;董发才;宋纯鹏;;过氧化氢参与了水杨酸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过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茅健;王芳芳;杨洪全;;光控气孔开放分子基础的研究[A];2006年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瑞秋;高小彦;郭一松;吴敦肃;;玉米水淹后气孔的形态变化[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7 周大庆;刘国钧;;大豆子叶上气孔在萌芽阶段发育之电子显微镜观察[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8 赵翔;王西丽;张骁;;一氧化氮调控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机制分析[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田智;张明;曹炜;黄松;朱广飞;;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汽缸体挺柱孔还原性气孔浅析[A];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铸造行业协会2010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乐捷;;生长素对表皮气孔发育调控机理的探讨[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留民;抗旱植物[N];山东科技报;2001年

2 陈亚茹 本报记者 李建;笔帽小气孔关联大安全[N];中国消费者报;2016年

3 围 成;植物精于算计之谜[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艳玫;褪黑素真是“助眠神药”?[N];海南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崔笑天;危险的褪黑素[N];华夏时报;2019年

6 安安;除了褪黑素,失眠还能吃这些[N];21世纪药店;2019年

7 山东科技报 山东科技网记者 张军;山东农业大学发现褪黑素降低蔬菜农残新功能[N];山东科技报;2019年

8 刘婧瑶;褪黑素——人体内的天然“安眠药”[N];中国医药报;2019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孙欢;褪黑素给不了您安眠[N];健康时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朱广平;睡眠不好吃褪黑素并不是个好办法[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懿;生长素调控气孔发育的功能和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欧晓彬;抑制气孔免疫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甘毅;微生物—叶际微环境共同调控下的气孔集群振荡时空动态规律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吴冰洁;叶片生长过程中气孔发育状态对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和叶温调节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沈仲佶;蚕豆气孔斑块化现象时空动态的定量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岩;小球藻诱导植物气孔闭合的机制及其抗蒸腾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钱平平;拟南芥甾醇调控气孔发育和开花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郭长平;一步法微气孔球扁药成孔机理、燃烧性能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殠;气孔对土壤和空气湿度的反应及其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10 王欢;侧根和气孔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健;植物首个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其在气孔关闭与抗旱胁迫中的调控机理[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2 白蒙;气孔随机排布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朱侠;铜胺氧化酶催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参与乙烯诱导蚕豆气孔关闭[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笑;茉莉酸信号途径调控拟南芥子叶下表皮气孔发育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李经玮;碳颗粒和气孔对反应烧结碳化硅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韬涛;铝合金显微气孔演化数值模拟及其软件开发[D];东南大学;2016年

7 何文佩;激光焊接5A90铝锂合金气孔抑制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8 洪博文;气膜冷却冷气孔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孙铁峰;MAPK信号在植物免疫过程中对气孔开关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韩燕;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UV-B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8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8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