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滴丸开发

发布时间:2020-08-13 01:38
【摘要】: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一些乳酸菌在生长阶段分泌出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清除胆固醇、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等众多益生功能。乳酸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稳定、无毒无害,故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改善乳制品的流变性、乳化性、黏着性和质构,还能改善焙烤类食品的保水性。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鼠李糖乳杆菌BMBL0606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提取率测定、成分分析和抗氧化能力测定;对提取得到的粗EPS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组分,并进行光谱分析、抗氧化活性测定;最后利用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作为有效活性成分制备抗氧化滴丸,对其制备过程中的基质配比和滴制温度进行优化,分析其多糖含量、溶出速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如下:1.胞外多糖提取工艺优化:1)除蛋白工艺中,聚酰胺法要优于三氯乙酸法,最佳的聚酰胺添加量为120 g/L,最佳的除蛋白时间为4 h;2)在醇沉工艺中,最佳的浓缩倍数为浓缩至原体积的20%,最佳的初始pH为7,最佳的乙醇添加量为4倍体积95%乙醇,最佳的醇沉时间为12 h;3)在最佳条件下,EPS提取率可达15.5 g/L发酵液,其中总糖占74.07%、蛋白质占1.19%、脂肪占0.76%、总酚占0.12%;4)20 mg/mL EPS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0.57 mM Trolox,Abts.~+清除率为69.46%。2.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粗EPS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后被分离成三个组分,分别命名为EPS-1、EPS-2、EPS-3。EPS-1在体外有较强的清除DPPH、OH、Abts.~+自由基能力,而EPS-2的抗氧化能力较弱。3.抗氧化滴丸的开发:1)EPS滴丸的最优基质配比为PEG 2000:6000=1:1,最优滴制温度为75℃,此条件下滴丸成型率达到98.1%,平均丸重为0.022 g,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均在《中国药典》规定范围之内;2)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滴丸总糖含量为17.17 mg/g;3)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_(50))为227.32 mg/mL,OH自由基IC_(50)为43.15 mg/mL。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成品的品质和得率;对最优提取工艺下得到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单一组分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为日后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医药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优化了胞外多糖滴丸的制备工艺,对其物理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为未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抗氧化滴丸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3
【图文】:

方法,自由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蛋白质变性


PS 浓度的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提高,PA 法 DPPH 自由基活性始终高于 TCA 法除蛋白。这是由于蛋白质变性、凝聚成沉淀的过程中,也会打破 EPS 的原性,还会降低 EPS 提取率。PA 法是利用吸附作用去除蛋构、活性影响较小。图 1-1 两种除蛋白方法对 EPS 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自由基,糖结构


着 EPS 浓度的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提高,PA 法除蛋S 清除 DPPH 自由基活性始终高于 TCA 法除蛋白。这是由于 TCA在使蛋白质变性、凝聚成沉淀的过程中,也会打破 EPS 的原有结其活性,还会降低 EPS 提取率。PA 法是利用吸附作用去除蛋白质糖结构、活性影响较小。图 1-1 两种除蛋白方法对 EPS 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影响图,添加量,聚酰胺,剩余蛋白


清除率随 PA 添加量的提高而升高(见图 1-3),PA 添加量率的增长显而易见,大于 120 g/ L 时增长速度渐缓。故加量,此时发酵液中剩余蛋白质浓度为 47.38 μg/ mL理时间对除蛋白效果的影响图 1-3 聚酰胺添加量对除蛋白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瑛楠;刘长虹;李志建;屈凌波;;添加乳酸菌胞外多糖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15年01期

2 吴晓敏;韩利文;王希敏;陈维云;杨官娥;刘可春;;不同产地新鲜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及总酚的含量测定[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年05期

3 李超;王春凤;杨桂连;;乳酸菌胞外多糖肠道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年11期

4 刘晓连;李亚蕾;罗瑞明;卢君逸;;灵武长枣水提多糖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J];食品科学;2013年15期

5 王玉华;高晶;张静;胡耀辉;;鼠李糖乳杆菌B10通过抗氧化途径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2年23期

6 冯美琴;邱远;张琦;玛依诺·木图拉;陈晓红;董明盛;;响应曲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醇沉工艺[J];食品科学;2011年19期

7 王周;黄生权;宁正祥;;灵芝水溶性粗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8期

8 孟利;张兰威;;聚酰胺柱层析法去除西藏灵菇胞外多糖发酵液中蛋白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10期

9 刘丽波,刘宁,孟祥晨;影响乳酸菌胞外多糖合成的因素[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2期

10 郭立安,阎哲,张晓楠,武丽华;三氯乙酸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丽娟;马奶酒中产胞外多糖瑞士乳杆菌的筛选及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坤;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化学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建丽;产EPS乳酸菌发酵特性及对发酵乳流变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周海璐;益生菌细胞壁多糖提取与生物学活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3 崔学敏;益生菌胞外多糖分离与生物学活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