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南部土壤-地下水水盐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0:47
【摘要】:柴达木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和水盐关系对该区的植被恢复、重建以及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了柴达木盆地南部区域尺度上、微地貌尺度上和盐湖周边植被消失带上的植被物种分布与主要水盐环境因子(包气带含盐量、包气带含水率、可溶盐离子、pH、地下水位埋深和地下水TDS等)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柴达木盆地南部区域尺度上植被呈带状分布,从上游戈壁滩至下游察尔汗盐湖区植被分带依次为麻黄带、矮化芦苇带、苔草带、柽柳+芦苇+白刺带、罗布麻+矮化芦苇带、矮化芦苇带和无植被带(盐沼裸地)。上游戈壁滩植物主要受到土壤水分胁迫,下游盐湖周边的植物主要受到盐分胁迫。下游植被物种数目逐渐减少,最后植被物种全部消失,演变为盐沼裸地。(2)选取的一个典型微地貌尺度上,植被群落分布呈带状分布,从西到东依次分布芦苇群落、柽柳+芦苇群落、矮化芦苇+枸杞群落、柽柳+白刺+芦苇群落和芦苇群落。对不同植被样方上的14个水盐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群落主要与地下水位埋深相关,矮化芦苇+枸杞群落主要与包气带中高含盐量和低含水率相关,而柽柳+芦苇+白刺群落主要与高硫酸盐含量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层土壤对植被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且最能解释物种分布的环境变量顺序是Na~+Cl~-EC含水率Ca~(2+)/Mg~(2+)。(3)盐湖周边至湖中心18 km的范围,植被物种只剩下罗布麻和矮化芦苇,且这两个物种从南至北也依次消失,存在两个明显的植被消失带。但是植被前沿具有芦苇的死亡根系。通过对两个消失带上的14个水盐环境因子的综合分析和RDA排序分析表明,罗布麻的消失和矮化芦苇的消失与包气带含水率、包气带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TDS等水盐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推测植被消失可能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植被自然演替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
【图文】:
技术路线
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1.2 气象柴达木四面环绕着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鄂拉山脉和昆仑山脉,构成一个封闭的高原内陆盆地。低空的湿润气流完全被地形阻隔,高空的湿润气流则被青藏高原拦截。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1图 2.2 研究区主要河流水系图2.2 区域地质条件2.2.1 地形地貌研究区跨越两个二级地貌区,从南向北分别为昆仑山前洪积平原二级区(Ⅱ4)和达布逊中海拔盐湖沉积平原二级区(Ⅱ3),如图 2.3。研究区盆地呈剥蚀堆积地貌。从盆地的边缘到内陆中心依次发育高山、丘陵、山前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冲湖积平原、湖积平原和盐沼等地貌形态。盆地的边缘地带是连续不断的戈壁砾石带。该区岩性主要为中粗砂、粉砂、亚砂土和粘土。这里的砂砾沉积层大都是第四纪中期形成的,有一定程度的胶结,表面常因风蚀作用吹走细砂而形成 5-10 cm 厚的砂幕。戈壁砾石带北部为冲积风积沙漠带,这里往往会形成半固定和固定沙丘。柽柳和梭梭固定沙丘高达 5-8 m,白刺和枸杞等固定沙丘往往不会超过 1 m。沙带前缘是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溢出成泉,形成泉集合,便于被植被吸收,所以植被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形成干旱区特有的绿洲带。由此向北冲洪积细土平原,地势由南向北缓倾,海拔 2770-2800 m。冲湖积细土平
本文编号:2794007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
【图文】:
技术路线
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1.2 气象柴达木四面环绕着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鄂拉山脉和昆仑山脉,构成一个封闭的高原内陆盆地。低空的湿润气流完全被地形阻隔,高空的湿润气流则被青藏高原拦截。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1图 2.2 研究区主要河流水系图2.2 区域地质条件2.2.1 地形地貌研究区跨越两个二级地貌区,从南向北分别为昆仑山前洪积平原二级区(Ⅱ4)和达布逊中海拔盐湖沉积平原二级区(Ⅱ3),如图 2.3。研究区盆地呈剥蚀堆积地貌。从盆地的边缘到内陆中心依次发育高山、丘陵、山前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冲湖积平原、湖积平原和盐沼等地貌形态。盆地的边缘地带是连续不断的戈壁砾石带。该区岩性主要为中粗砂、粉砂、亚砂土和粘土。这里的砂砾沉积层大都是第四纪中期形成的,有一定程度的胶结,表面常因风蚀作用吹走细砂而形成 5-10 cm 厚的砂幕。戈壁砾石带北部为冲积风积沙漠带,这里往往会形成半固定和固定沙丘。柽柳和梭梭固定沙丘高达 5-8 m,白刺和枸杞等固定沙丘往往不会超过 1 m。沙带前缘是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溢出成泉,形成泉集合,便于被植被吸收,所以植被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形成干旱区特有的绿洲带。由此向北冲洪积细土平原,地势由南向北缓倾,海拔 2770-2800 m。冲湖积细土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俊祥;邹杰;唐立松;刘卫国;;沼泽、盐化沙丘过渡带和沙丘生境下芦苇的光合及生理生化特性[J];生态学报;2015年16期
2 彭涛;陈晓宏;王高旭;李英海;刘冀;;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3 王岩;陈永金;刘加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4 马玉蕾;王德;刘俊民;温小虎;高猛;邵宏波;;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与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5 何斌;蔡永立;冉雯瑞;赵小雷;;人工植被对崇明东滩滨海盐土水盐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6 史丽丽;赵成章;樊洁平;张静;张军霞;;祁连山地甘肃臭草斑块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空间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3年02期
7 王卿;汪承焕;黄沈发;沙晨燕;阮俊杰;王敏;;盐沼植物群落研究进展:分布、演替及影响因子[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8 安乐生;赵全升;叶思源;刘贯群;丁喜桂;;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J];水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9 邱开阳;谢应忠;许冬梅;时项锋;齐拓野;刘丽丹;王东清;;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10 朱军涛;于静洁;王平;王志勇;;额济纳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794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400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