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两株特殊生境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倍半萜合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3:21
   微生物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其中特殊生境微生物在各种环境胁迫因素的影响下,能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天然产物。采用基因组导向的天然产物挖掘策略,运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天然产物化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对特殊生境微生物进行新颖基因的挖掘和新颖天然产物结构的鉴定,能够避免大量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发现,为天然产物研究提供新的机遇。本论文对实验室自主构建的植物病原真菌和海洋放线菌的基因组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antiSMASH网站进行基因簇预测和分析,从中选取次级代谢产物较为丰富的植物病原真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p.11134和海洋疣孢菌Verrucosispora sp.MS1003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菌多产物策略(OSMAC)激活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新的代谢产物结构,并对真菌中倍半萜合酶及其环化机制进行研究。从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p.11134中分离得到6个seco-sativene类倍半萜化合物(1-6),其中包括3个新化合物sesquisorokins A-C(1-3)。Seco-sativene类化合物含有独特的双环[3.2.1]桥环结构,该类型结构的生物合成机制尚未报道。从可能的生物合成机制分析,发现其包含罕见的裂环机制,因此本论文进一步对其关键合酶展开了相关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Bipolaris sp.11134的基因组中含有4个潜在的倍半萜合酶基因序列,结合其所在的基因簇深入分析,通过构建酿酒酵母、大肠杆菌、构巢曲霉三种异源表达体系对潜在倍半萜合酶进行体内异源生产,鉴定环化产物的结构以及体外酶学催化实验表征倍半萜合酶的功能,并进一步结合已经鉴定的倍半萜化合物化学结构,推测其生物合成途径。此外,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海洋疣孢菌Verrucosispora sp.MS1001 37与能够产生具有抗MASR活性的abyssomicin类化合物的V.maris AB-18-032含有相同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进行基因簇注释时发现其含有尚未有功能鉴定的黄素依赖的环氧化酶,本论文通过OSMAC发酵和LC-MS实验进一步挖掘Verrucosispora sp.MS10037的次级代谢潜力,通过放大发酵、分离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7-13),综合运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和圆二色谱等多种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为4个abyssomicin类化合物(7-10)和3个proximicin类化合物(11-13),其中abyssomicin Y(7)是abyssomicin类化合物结构中C8和C9位上的双键被环氧基团取代的新化合物,进一步的基因功能鉴定正在进行中。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36
【部分图文】:

天然产物,药物化学,来源,代表性


素(fosfomycin,R1)?7能够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细胞裂解和死亡8;甘氨酰四环素类新型抗生素如替加环素(tigecycline,??R2)能够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耐药问题9。表1.1和图1.2列出了目前??经FDA批准上市的天然产物来源的部分抗菌药物。??表1.1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菌代表性药物??Table?1.1?Representative?antimicrobial?dmgs?derived?from?natural?products??am.?化合物名称?作用?来源?市参考??^?(英文名,商品名)?^^?年代文献??R1?r?广谱抗生素?S‘?fradiae?1998?7??C1?osiomycm??IVlonuril)??替加环素?金黄色葡萄球?甘氨酰四环素类衍?9??1? ̄?(tigecycline,?Tygacil)?菌等耐药菌株?生物??R3?非达霉窄谱抗生素"轉切—膽?2〇11?10??(fidaxonucin,?Dificid)?auranticum??R4?(cefbt^^ponn)?^谱抗生素麵素麵生物i撕??R5?Pleurotus?mutihis?2007?12-13??(retapaniulin

天然产物,萜类,化学结构式,代表性


?Valrubicin?(R11)?Oseltamivir?(R12)?Galanthamine?(R13)??图1.3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肿瘤及抗病毒代表性药物化学结构式(R6-R13)??Fig?1.3?Structure?of?representative?antitumor?and?antiviral?drugs?derived?fromby?natural?products??(R6-R13)??在众多的天然产物来源的药物中,萜类成分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领域,也是??寻找和发现天然药物先导性分子以及其它功能分子的重要源泉。据统计,目前己??知的萜类化合物的总数超过8万种,其代表性明星药物青蒿素和紫杉醇广为人知??23_24。青蒿素(artemisinin,R14)是提取自黄花蒿的一种含有过氧桥键的倍半萜??内脂类化合物,是目前为止见效最快的抗恶性疟原虫疟疾药物25。1969-1972年??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课题组成员发现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25,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另一种明星药物紫杉醇(paditaXel,R16)??被用来治疗包括卵巢癌、乳癌、肺癌和胰脏癌在内的多种癌症26。自1992年获??得FDA批准到2000年

路线图,新化合物,基因组,路线


挖掘借助自动化工具进行开发,包括BAGEL77、CLUSEAN78和antiSMASH79等??工具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研宄人员的进展。??图1.8和表1.4列举了部分通过基因组挖掘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如Challis等??人在天蓝色链霉菌X?coe//co/or中通过基因组挖掘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簇发现的新肽类天然产物coelichelin?(R24)?8G;?Gerwick团队利用基因组挖掘??方法分析荧光假单胞菌Pf-5的全基因组序列得到新的脂肽类化合物Orfamide?A??(R25)81;?Onaka等人使用基因组挖掘的方法,用强启动子替换内源性启动子从??而将lactazole?A?(R26)的产量提高30倍82;?Matsuda团队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出??发挖掘結类合酶发现二砲新化合物stellatic?acid?(R27)?S3。??i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李兆星;赵小芳;徐博;李林;张兰;李顺祥;;水菖蒲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Ⅱ)[J];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04期

2 石皖阳;何伟;文光裕;楚建勤;李旭;江明;;万寿菊精油成分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6期

3 郭启雷;杨峻山;;旋覆花属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4 鲍风;赵红梅;卢昊;;阿魏倍半萜类对日本血吸虫作用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年02期

5 张婷;杜冠华;陈若芸;;旋覆花属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年24期

6 张来宾;吕洁丽;;天然倍半萜类环氧化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张慧;孙秀燕;郑艳萍;;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2008年12期

8 陈国耀;赵红梅;;阿魏倍半萜类对家鸭毛毕吸虫肝脏卵肉芽肿的影响[J];水禽世界;2013年01期

9 黎雄;张玉峰;杨柳;冯怡;刘奕明;曾星;;肿节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季艳艳;细全裂蒿中的倍半萜类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兵;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全取代丙烯腈立体选择性合成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陈细波;Scalarane型二倍半萜类海洋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和卤代吡啶醛类化合物的脱卤及还原[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晨曦;倍半萜类天然产物及抗高血压药物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付建玉;茶树倍半萜类物质代谢及其对虫害胁迫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碧霄;两株特殊生境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倍半萜合酶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伯远莉;沉香呋喃(Agarofuran)倍半萜的全合成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奚鑫;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周有柏;没药烷型倍半萜类的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璐;药用植物奇蒿的化学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6 马海娟;大花八角果皮活性成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樊云飞;白木香倍半萜诱导子的筛选与萜类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D];广东药科大学;2017年

8 孙建;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5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