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蚁科6属6种线粒体基因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3 02:32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了蚁科6属6种(即粗角猛蚁属Cerapachy的西藏粗角猛蚁C.xizangensis、矛猛蚁属Myopopone的红矛猛蚁M.castanea、细长蚁属Tertaponera的飘细长蚁T.allaborans、小眼蚁属Myopias的洛巴小眼猛蚁M.luobaensis、行军蚁属Doxrylus的东方行军蚁D.orientalis、钝猛蚁属Amblyopone的细齿点猛蚁A.crenatum)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自行设计引物补齐了高通量测序缺口。对每一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注释和碱基分析,并下载NCBI上已经发表的蚁科20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提取其蛋白质基因和rRNA基因,并联合本研究的6种,建立了COX1,COX2,rrnL,rrnS,COX1+COX2+rrnL+rrnS以及蛋白基因6个数据集,构建BI树和ML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旨在探讨蚁科各种在亚科级阶元上的系统发育关系,丰富其线粒体基因数据库。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测得粗角猛蚁属Cerapachy的西藏粗角猛蚁C.xizangensis、矛猛蚁属Myopopone的红矛猛蚁M.castanea、细长蚁属Tertaponera的飘细长蚁T.allaborans、小眼蚁属Myopias的洛巴小眼猛蚁M.luobaensis、行军蚁属Doxrylus东方行军蚁D.orientalis、钝猛蚁属Amblyopone-细齿点猛蚁A.crenatum的线粒体序列分别为16769bp,15890bp,15459bp,15227bp,17792bp,16016bp,其中洛巴小眼猛蚁和东方行军蚁的线粒体序列可能在CR区附近存在缺口,其余序列均已测通。2.研究发现6种蚂蚁的线粒体蛋白基因均排列一致,且ATP8-ATP6与NAD4-NAD4L这两组基因之间常有基因重叠现象。tRNA基因有较多的重排现象,如CR区到NAD2基因之间的3个基因(tRNA-Met,tRNA-Gln,tRNA-Ile)均有活跃的基因重排事件,tRNA-Ala基因在西藏粗角猛蚁和红矛猛蚁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倒置,tRNA-Val基因在红矛猛蚁、飘细长蚁、细齿点猛蚁、洛巴小眼猛蚁和东方行军蚁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倒置,tRNA-Trp基因在洛巴小眼猛蚁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异位倒置。发现东方行军蚁的tRNA-Pro基因与NAD6基因的间隔区存在高度重复序列TATAAA,同时NAD2基因至tRNA-Gln基因出现了重复,而且序列一样,洛巴小眼猛蚁NAD1基因以TTG为起始密码子。3.除了洛巴小眼猛蚁NAD1基因外,其余的蛋白基因均以典型的ATN作为起始密码子,大部分蛋白基因以TAA为终止密码子,一部分蛋白基因以TAG为终止密码子,还有少数的蛋白基因以不完全密码TA或者是T结尾。通过统计各个物种的RSCU,发现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以UUU、UUA、AUU、AUA、UAU、AAU六种密码子居多,这和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明显AT偏向性相符合。4.从tRNAscan-SE网站上下载了6种蚂蚁的大部分tRNA二级结构,发现有一些种tRNA的存在着错配现象,主要是U-U错配且都发生于氨基酸接受臂上。5.利用COX1,COX2,rrnL,rrnS,COX1+COX2+rrnL+rrnS以及蛋白基因6个数据集建立了6种蚂蚁的ML树和BI树,多基因联合建树结果支持蚁亚科与切叶蚁亚科为姐妹群关系,大多数建树结果显示西藏粗角猛蚁与东方行军蚁亲缘关系很近,这一结果支持将粗角猛蚁亚科归为行军蚁亚科。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63
【部分图文】:

基因组,线粒体


图 1-2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原始排列(引自:陈志腾,杜予州, 2016)ure 1-2 Original arrangement of insect mitochondrial geno源代,Margulis 提出线粒体共生起源理论,这是解释

二级结构,偏向性,碱基组成


图 1-2-5 tRNA 二级结构(引自:周雪婷 , 2017)Figure 1-2-5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RNA因组碱基组成特点偏向性分析

序列,成环,序列


-4a成环序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训辉;王如意;范彦君;刘齐元;王瑜;周玮;;作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18期

2 ;非洲土著人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在7万年前险些灭绝[J];生物学教学;2008年10期

3 黎雪梅;李小兵;黄伟;;顶复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05期

4 赵春霞;盛勃;唐德江;李鹏;赵和生;杨焕民;刘胜军;;鱼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提取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李双双;薛龙飞;苏爱国;雷彬彬;王玉美;华金平;;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李玉秋;赵洪锟;谭化;刘晓东;张春宝;董英山;;八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与比较[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10期

7 黄族豪;刘迺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变异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张鸿;陈祖玉;李阳生;朱英国;;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与功能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3期

9 郭凯文;线粒体基因组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4期

10 黄青阳,陈光荣;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明亮;双峰驼遗传变异图谱及线粒体基因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硕;植物细胞器基因组变异与进化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双双;棉花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4 卢慧甍;霍山蹦蝗和意大利蝗全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相军;水稻线粒体基因组[D];浙江大学;2006年

6 吴孝兵;扬子鳄保护遗传学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申欣;软甲纲动物和星虫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分子进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杨劲树;海底热液口甲壳类线粒体基因组及罗氏沼虾生物钟基因的分子解析与进化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邱忠营;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比较、谱系及进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钱俊;丹参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高质量桃线粒体DNA提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线粒体基因组测序[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

2 赵会玲;全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及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曹琼文;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4 钟烨;蚁科6属6种线粒体基因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永静;广义刀锹甲属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鞘翅目:锹甲科)[D];安徽大学;2019年

6 邱涛;玉米同核异质及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7 韦艳萍;瑶族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8 段晓宇;尖尾蚁属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及其系统发育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芦超;奥科特比蜢的线粒体基因组、转录组及核基因组探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黎舫;七种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特征与分类探讨[D];广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2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52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