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植被演替与人类活动对盐沼物质循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5 22:05
   滨海盐沼位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互地带,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具有“源-汇”双重功能,在全球物质循环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区域。盐沼植被在盐沼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盐沼物质循环有重大影响。盐沼植被演替过程会导致盐沼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进而对盐沼物质循环产生影响。以围垦为主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盐沼沉积物的性质,对盐沼物质循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盐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方法,系统探讨了植被演替和人类活动对盐沼物质循环产生的影响,为阐明植被演替过程和人类对盐沼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变化提供依据。本项研究在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盐沼不同的植被带(本地种和外来种)以及盐沼围垦区内、外采集了一系列柱状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测量沉积物粒度、沉积物总碳(TC)含量、总氮(TN)含量、有机碳(TOC)含量、含水率、210Pb活度以及地下生物量等相关参数。计算了沉积速率、TOC含量的贡献率和TOC埋藏速率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演替和围垦对于沉积物组分、沉积速率以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沼区植被从海三棱藨草向互花米草演替时,沉积物颗粒发生细化。潮间带的颗粒物自海向陆逐渐变细,光滩沉积物最粗。围垦区沉积物颗粒发生粗化现象,表层沉积物特征与光滩类似,柱状沉积物颗粒大小则介于光滩与海三棱藨草滩沉积物之间。沉积速率大小依次为海三棱藨草滩(2.81 cm·yr-1)互花米草滩(2.36 cm·yr1)植被交错区(2.05cm·yr-1)光滩(1.59 cm·yr-1)围垦区(1.2 cm·yr-1)。其中,最靠近光滩的海三棱藨草滩由于植被分布接近低潮区,增加了水流阻力,为水体悬浮物沉降提供了可能,直接阻挡并导致水体中粒径较大颗粒物沉降,互花米草滩由于对沉积物捕获能力更强,但是受限于沉积物被海三棱藨草大量捕获,所以沉积速率次之;围垦区由于围垦导致物质来源迅速减少,沉积速率最低。表层沉积物碳氮含量具有如下规律:1)TC、TN呈现“互花米草滩围垦区海三棱藨草滩植被交错区光滩”的规律。2)TOC呈现“互花米草滩围垦区光滩海三棱藨草滩植被交错区”的规律。通过柱状样分析垂向碳氮含量规律,天然盐沼表现出了自海向陆变化的规律:随着高程的增加以及植被的演替沉积物碳氮含量显著增高;而围垦区柱状TOC含量比光滩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26‰,表现出了碳释放的特征。从物质来源方面来看,碳氮比(C/N)揭示表层光滩具有明显的陆源特征,而植被带内由于植物本身碳氮物质输入的影响,C/N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光滩TOC含量作为系统的输入源估算TOC贡献率,结果发现海三棱藨草滩植被TOC贡献率为18.85%,植被交错区为27.10%,互花米草滩为45.48%。而围垦区TOC含量大幅降低,由储碳固碳向碳释放转变。利用柱状样TOC平均含量与柱状样沉积速率计算TOC埋藏速率,结果表明TOC埋藏速率具有“互花米草滩(159g·m-2.a-1)海三棱藨草滩(140 g·m-2·a-1)植被交错区(119 g·m-2·a-1)光滩(63 g·m-2·a-1)”的特征,在互花米草滩与海三棱藨草滩之间形成了TOC埋藏速率的低谷,表明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和本地先锋物种海三棱藨草对于TOC埋藏的方式有所区别。总体来看,在杭州湾南岸滨海盐沼的演化过程中,植被演替和人类围垦活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当植被从海三棱藨草演替到互花米草时,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碳氮含量显著增加,盐沼的碳埋藏能力增加。而围垦活动主要导致沉积物颗粒发生粗化,碳氮物质在围垦区表层沉积物中富集,在垂向上迅速减少,整体上减少了碳埋藏量。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48;X171.1
【部分图文】:

概况,区位,杭州湾,盐沼


研究区概况??2研究区概况??本文研宄区域为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盐沼湿地(图2-1?)。杭州湾南岸盐沼湿??地位于30°02^?30。24%?121°02汜?121°42'之间,属于淤泥质潮滩。本章介绍??研宄区相关情况,第一部分介绍选择该研宄区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杭州湾区域??概况,之后分别从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气象特征、沉积物与水动力特征、??植被特征和人类活动概况分别展开叙述。??2.1研究区域选择尿因??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庵东浅滩是杭州湾潮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海三棱薦草盐沼。近年来,该区域还发现了外来物种一互花米草的入侵。??同时,该地区的围垦历史悠久,同时具备着植被演替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因??此该区域是研宄在植被演替与围垦活动双重影响下,盐沼物质循环过程的理想场??所。??2.2研究区域概况??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地区

模式图,盐沼,杭州湾,互花米草


WM??图2-2杭州湾南岸典型盐沼植被:(a)海三棱薦草,(b)互花米草??由此,在综合考虑高程以及相关植被的基础上,将杭州湾南岸盐沼分为四个??带区:互花米草带、植被交错区、海三棱薦草带以及光滩,具体如图2-3所示。??海堤\??\互花米草>沿|交@丨乂?|??海三feg:?_,_:带|?光滩?|?^?海??\?■^互花米草??图2-3杭州湾南岸盐沼植被分布模式图??2.7人类活动概况??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位于慈溪市境内,慈溪市在历史上被称为“唐涂宋地”??(冯利华,2007)。庵东浅滩属于淤涨型海滩,由于历史上人类持续筑塘围垦,??慈溪市有近一半的面积是由围垦而形成。第一道海塘(谢令塘)于1047年开始??修建;大沾塘于1341年开始修建,随后在解放之前陆陆续续修建了七条横向的??海塘。解放后,加快了围垦进程,也加速了岸线向外推移的进程。从1952年开??始,8塘、9塘先后修建。20世纪60年代起,修建方式发生了改变,开始分段修??16??

模式图,盐沼,杭州湾,植被分布


?研究区概况??WM??图2-2杭州湾南岸典型盐沼植被:(a)海三棱薦草,(b)互花米草??由此,在综合考虑高程以及相关植被的基础上,将杭州湾南岸盐沼分为四个??带区:互花米草带、植被交错区、海三棱薦草带以及光滩,具体如图2-3所示。??海堤\??\互花米草>沿|交@丨乂?|??海三feg:?_,_:带|?光滩?|?^?海??\?■^互花米草??图2-3杭州湾南岸盐沼植被分布模式图??2.7人类活动概况??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位于慈溪市境内,慈溪市在历史上被称为“唐涂宋地”??(冯利华,2007)。庵东浅滩属于淤涨型海滩,由于历史上人类持续筑塘围垦,??慈溪市有近一半的面积是由围垦而形成。第一道海塘(谢令塘)于1047年开始??修建;大沾塘于1341年开始修建,随后在解放之前陆陆续续修建了七条横向的??海塘。解放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大珍;崔守斌;苑泽宁;;水分和土壤因子对湿地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7年09期

2 郭姜宁;温品琳;段舜山;;从植被演替谈甘肃的种草种树[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6期

3 周兴民;王启基;张堰青;赵新全;林亚平;;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演替规律的数量分析[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年04期

4 邵立业,董光荣,陆福根;共和盆地草原沙漠化的正、逆过程与植被演替规律[J];中国沙漠;1988年01期

5 汪佩芳,夏玉梅;松嫩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1988年01期

6 史立新,王金夕,宿以明,侯广维;川西米亚罗地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早期植被演替过程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04期

7 史济筠;王槐三;宗晓春;;江苏省草场植被演替、分布规律及其类型[J];中国草原;1988年01期

8 康慕谊;植被演替的间接研究方法及其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9年01期

9 张济民;王振堂;;东北羊草草原碱斑消长与植被演替关系的初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邹厚远;;我国植被演替的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世伟;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结构—水分环境演变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燕红;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卢洋;漓江江心洲植被演替及其修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白文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与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张建彪;煤矸石山生态重建中的植被演替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D];山西大学;2011年

6 寇萌;黄土丘陵沟壑区抗侵蚀植物及其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7 操国兴;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生殖生态学及土壤与植被演替关系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苏纪帅;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针茅群落封育演替进程中的植物-土壤反馈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露琪;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植被演替的变化特征[D];云南大学;2018年

2 夏添;植被演替与人类活动对盐沼物质循环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年

3 邢平平;黄河三角洲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崔美玲;吉林哈尼湖钻孔5000年来的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5 李先阳;道路创面植被演替中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凯博;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恩香;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生态因子的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勤琴;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及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怡博;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位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金凤;鄱阳湖湿地植被演替和水位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5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