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水果酵素自然发酵中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功效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6:32
  酵素源于日本和台湾,是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发酵型饮品。但是酵素的发酵工艺,代谢产物以及功效特性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几种典型的水果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筛选出酵素发酵优势菌,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福林酚法对酵素液中的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对酵素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用碱处理前后的酵素液吸光度计算抗坏血酸的含量,用还原力、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酵素液的抗氧化活性;用国标规定的方法对酵素液中的酶谱进行分析,用高效液相法对酵素液中的有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对酵素感官评价指标与代谢产物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酵素液对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并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检测了酵素液的抑菌温度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代谢产物与抑菌活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将9种常见水果自然发酵6个月,优势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共分离出12株菌,所有酵素中均检测出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brueckii),梨子酵素中有两种戴尔有孢圆酵母,火龙果酵素中检测出鲁氏酵母...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水果酵素自然发酵中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功效特性的研究


4不同体积的酵素液还原能力结果

清除率,酵素,羟自由基,总黄酮


3.3.7水果酵素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对水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能力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由表3.1可知总酚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0,p<0.0]),??这一结果与熊巧仪[24】、蒋增良[72]的研究结果一致。总黄酮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韦仕静【23]对西兰花酵素的研究结果一致。DPPH清除率与??所有抗氧化成分均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与周偏[63]、11〇〇1丨1^73]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机酸,苹果酸,酵素,琥珀酸


最低为葡萄酵素(0.29±0.01?U/mL)。??4.4.2有机酸种类与含量的检测??9种水果酵素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如图4.1所示,6种有机酸分离??效果较好,以各标准有机酸质量浓度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回归,采用外标法??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钱卫东,刘婵婵,王婷,李永东,沈兰芳,刘淼,卢家兴.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1)
[2]生姜酵素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J]. 周颖,韦仕静,葛亚中,任杰,余庆涛,杨继国,宁正祥.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8)
[3]诺丽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及品质研究[J]. 周偏,蔡坤,梁丛颖,刘四新,李从发.  中国酿造. 2018(01)
[4]山葡萄酒发酵动力学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吴树坤,邓杰,范勇,卫春会,黄治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4)
[5]刺梨自然发酵后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分析[J]. 熊巧仪,刘丁群,鲁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01)
[6]5株非酿酒酵母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研究[J]. 刘灿珍,董书甲,姜凯凯,赵新节,孙玉霞.  中国酿造. 2017(10)
[7]发酵时间对苹果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王益莉,顾飞燕,黄怡雯,蔡梦婷,薛如康,欧雪莲,俞苓.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09)
[8]响应面法优化菠萝皮渣酵素的发酵工艺[J]. 南竹,曹博恒.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0)
[9]酵素菌技术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J]. 钱磊,张志军,訾惠君,王文治,李凤美,刘建华.  食用菌. 2017(04)
[10]酵素食品微生物指标与主要功效酶及有机酸分析[J]. 张梦梅,刘芳,胡凯弟,胡露,刘金霞,张美佳,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9)

博士论文
[1]红茶菌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机理的研究[D]. 蒋立文.湖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富含γ-氨基丁酸葛根酵素发酵及其解酒功能的研究[D]. 刘加友.江苏大学 2016
[2]酵素饮品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 李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6
[3]白酒酒醅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 王琛.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花椒黄酮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张艳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4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94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