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我国2种豆粉蝶(粉蝶科:黄粉蝶亚科)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生物地理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18:42
  橙黄豆粉蝶(Colias fieldii)与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粉蝶科(Pieridae)、黄粉蝶亚科(Coliadinae),是我国最为常见的2种豆粉蝶属(Colias)蝶类,它们大多栖息于草地、农田和森林边缘,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和地理分布差异,因此常被作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以及进化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同时,它们也是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调节植物繁殖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这2种豆粉蝶在我国的起源演化以及内部不同居群间的时空分化格局尚不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集了来自中国23个采样点的115个橙黄豆粉蝶标本和31个采样点的155个斑缘豆粉蝶标本,新测了这270个个体的4个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COI、Cytb、NDI和ND5),采用多种遗传分析方法分析它们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结构;其次,采用错配分析和中性检验方法来确定2种豆粉蝶的种群动态历史;最后,基于联合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集,采用多种分析方法重建它们的系统发生树,并用宽松分子钟方法估计它们的分歧时间,综...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2种豆粉蝶(粉蝶科:黄粉蝶亚科)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生物地理初步研究


橙黄豆粉蝶采集地点分布图

地点分布,单倍型


18图2-1橙黄豆粉蝶采集地点分布图Figure2-1ThegeographicdistributionofC.fieldiisamplescollectedinthisstudy.图2-2基于18个单倍型推断出的橙黄豆粉蝶的系统发生树(左)和巢支图(右)Figure2-2Phylogenetictree(left)andhaplotypemedian-joiningnetwork(right)inferredfromthe18haplotypesofthemtDNA.

地点分布,单倍型,自展,后验概率


24图2-4斑缘豆粉蝶的采集地点分布图Figure2-4ThegeographicdistributionofC.eratesamplescollectedinthisstudy.图2-5基于18个单倍型推断的斑缘豆粉蝶的系统发生树(左)和巢支图(右)Figure2-5Phylogenetictree(left)andhaplotypemedian-joiningnetwork(right)inferredfromthe18haplotypesofC.eratemtDNA标注:系统发生树节点上自展值小于50和后验概率小于0.5的没有标注。单倍型用饼状图表示,饼状图的切片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的中国冰清绢蝶遗传分化和谱系生物地理研究[J]. 王运良,潘忠琪,陈可可,陶瑞松,苏成勇,郝家胜,杨群.  昆虫学报. 2019(04)
[2]鳞翅目昆虫化石研究进展[J]. 王佳佳,张维婷.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2)
[3]中国尾凤蝶属昆虫(鳞翅目:凤蝶科)系统发育[J]. 易传辉,赵健,胡劭骥,和菊,冯志伟,杨建华,陈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3)
[4]蝶类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何海燕,俞伟东,蒋韦斌.  生命科学. 2016(09)
[5]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蛇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历史分析[J]. 李小兵,唐琼英,俞丹,刘焕章.  动物学杂志. 2016(05)
[6]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J]. 常雪莲,钟代斌,李小聪,黄亚铭,朱国鼎,魏星,夏惠,陈晓光,方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02)
[7]橙黄豆粉蝶生殖系统形态学研究[J]. 孟银凤,尚素琴,张雅林.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3)
[8]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J]. 张克信,王国灿,洪汉烈,徐亚东,王岸,曹凯,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林晓.  地质通报. 2013(01)
[9]论苜蓿的起源与传播[J]. 李平,孙杰,邢建军.  内蒙古草业. 2012(01)
[10]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MIS对比研究的新进展[J]. 赵井东,施雅风,王杰.  地理学报. 2011(07)

博士论文
[1]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遗传结构及其寄生蜂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D]. 王玉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绢蝶属(凤蝶科:绢蝶亚科)主要代表种类的高原适应性分子进化机制及其谱系演化历史[D]. 苏成勇.安徽师范大学 2019
[3]中国鮡科鱼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及高原适应进化研究[D]. 马秀慧.西南大学 2015
[4]我国子午沙鼠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 王莹.兰州大学 2013
[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鲌亚科鱼类系统发生的研究[D]. 王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最近1.2Ma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地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D]. 王勇.兰州大学 2006
[7]植物和昆虫相互关系[D]. 彭金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粉蝶科蝶类主要类群的谱系发育和谱系地理学分析[D]. 聂兰.安徽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近海两种水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 刘青青.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8
[3]基于线粒体DNA的长江上游四种薄鳅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D]. 申绍祎.西南大学 2018
[4]中国分布两种爪鲵:吉林爪鲵Onychodactylus zhangyapingi和辽宁爪鲵O.zhaoermii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栾东岳.沈阳师范大学 2018
[5]四种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系统学意义[D]. 程春辉.安徽师范大学 2014
[6]中国黄粉蝶亚科分类研究(鳞翅目:粉蝶科)[D]. 张天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5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145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