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01 02:23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不断加剧,使得碳循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湿地作为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土壤中碳的动态变化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指示作用。土壤微生物是碳循环过程的驱动因素之一,而土壤真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关键功能类群,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黄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该区域4种不同植被条件下(芦苇、柽柳、盐地碱蓬及裸地)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中土壤微生物量及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土壤真菌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4种植被类型中芦苇群落土壤中各组分有机碳含量最高,裸地土壤中各组分有机碳含量最低;除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外,其余各组分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这与土壤表层枯落物输入及植物根系的分布有关;各样点测序共检测到66门、118纲、154目、183科、2...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黄河口湿地采样点位置示意图??Fig.2-1?Location?of?sampling?sites?in?the?Yellow?River?Estuary?Wetland.??
3黄河口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3.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如图3-1?(I)所示,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芦苇>柽柳、盐地碱蓬>裸地。芦苇群落土壤中TOC平均含??量为4.35g/kg,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植被土壤中TOC含量;柽柳群落土壤中TOC??含量为2.96g/kg,盐地碱蓬群落土壤中TOC含量为2.85g/kg,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裸地中土壤TOC含量(2.25?g/kg)。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更有??利子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储存。??5??二?I?1〇?1??p?t?s?b?p?t?s?b??图3-1黄河口不同植被类型(I)及不同区域(11)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Fig.3-1?Soil?organic?carbon?under?different?plant?covers?(I)?and?different?sampling?zones?(II).??注:图中纵坐标及图例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p:芦苇群落:h柽柳群落:s:盐地碱蓬群落:b:裸地:??A:潮汐区:B:未补水区;C:补水恢复区:D:石油开采区.??误差线上方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差异(p<0.05?)??由图3-1?(II)可以看出,补水恢复区芦苇植被(Cp)?土壤中TOC含量最??高为7.8g/kg,潮汐区裸地(Ab)?土壤TOC含量最低为1.8g/kg,各区域植被??样点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76.9%。补水恢复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中TOC含量均高于其它区域
3.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3.2.1?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由图3-3?(I)可知,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盐地碱蓬群落DOC含量最高(62.63?mg/kg),芦苇群落土壤??DOC含量为54.68?mg/kg,盐地碱蓬群落土壤DOC含量略高于芦苇群落土壤,??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柽柳群落土壤中DOC含量(31.85mg/kg)和??裸地h壤中DOC含量(21.27mg/kg)。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在各群落间的分布规律??与总有机碳相似,整体表现为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柽柳群落>?裸地。??由图3-3?(II)可知,四种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在各个区域间的分布有所??差异。补水恢复区芦苇样点(Cp)?DOC含量最高为101.83?mg/kg,石油开采K??裸地土壤(Db)?DOC含量最低为16.63?mg/kg,不同样点间差异较大变幅达到??83.67%。石油幵采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DOC含量均低于其它三个区域。芦苇、??盐地碱蓬和柽柳3种群落中DOC含量在四个区域的分布差异性较为明显??(/K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和栽培措施对农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J]. 孟凡乔,况星,张轩,杜章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2]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的研究[J]. 王震宇,辛远征,李锋民,高冬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3]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J]. 周焱,徐宪根,阮宏华,汪家社,方燕鸿,吴焰玉,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2008(11)
[4]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J]. 马安娜,陆健健. 湿地科学. 2008(02)
[5]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J]. 沈宏,曹志洪,胡正义. 生态学杂志. 1999(03)
[6]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艳芬,陈佐忠. 植物生态学报. 1998(06)
[7]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J]. 何振立. 土壤. 1997(02)
硕士论文
[1]天山森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动态[D]. 孙力.新疆大学 2018
[2]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D]. 郝敏敏.山东农业大学 2018
[3]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D]. 王丹.聊城大学 2017
[4]黄河三角洲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D]. 王艳云.山东师范大学 2017
[5]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研究[D]. 刘学东.宁夏大学 2017
[6]广西漓江河岸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D]. 覃云斌.北京林业大学 2016
[7]广东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灵玉.广西师范学院 2015
[8]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特征研究[D]. 董扬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9]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D]. 姚新颖.北京林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76091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黄河口湿地采样点位置示意图??Fig.2-1?Location?of?sampling?sites?in?the?Yellow?River?Estuary?Wetland.??
3黄河口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3.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如图3-1?(I)所示,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芦苇>柽柳、盐地碱蓬>裸地。芦苇群落土壤中TOC平均含??量为4.35g/kg,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植被土壤中TOC含量;柽柳群落土壤中TOC??含量为2.96g/kg,盐地碱蓬群落土壤中TOC含量为2.85g/kg,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裸地中土壤TOC含量(2.25?g/kg)。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更有??利子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储存。??5??二?I?1〇?1??p?t?s?b?p?t?s?b??图3-1黄河口不同植被类型(I)及不同区域(11)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Fig.3-1?Soil?organic?carbon?under?different?plant?covers?(I)?and?different?sampling?zones?(II).??注:图中纵坐标及图例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p:芦苇群落:h柽柳群落:s:盐地碱蓬群落:b:裸地:??A:潮汐区:B:未补水区;C:补水恢复区:D:石油开采区.??误差线上方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差异(p<0.05?)??由图3-1?(II)可以看出,补水恢复区芦苇植被(Cp)?土壤中TOC含量最??高为7.8g/kg,潮汐区裸地(Ab)?土壤TOC含量最低为1.8g/kg,各区域植被??样点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76.9%。补水恢复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中TOC含量均高于其它区域
3.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3.2.1?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由图3-3?(I)可知,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盐地碱蓬群落DOC含量最高(62.63?mg/kg),芦苇群落土壤??DOC含量为54.68?mg/kg,盐地碱蓬群落土壤DOC含量略高于芦苇群落土壤,??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柽柳群落土壤中DOC含量(31.85mg/kg)和??裸地h壤中DOC含量(21.27mg/kg)。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在各群落间的分布规律??与总有机碳相似,整体表现为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柽柳群落>?裸地。??由图3-3?(II)可知,四种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在各个区域间的分布有所??差异。补水恢复区芦苇样点(Cp)?DOC含量最高为101.83?mg/kg,石油开采K??裸地土壤(Db)?DOC含量最低为16.63?mg/kg,不同样点间差异较大变幅达到??83.67%。石油幵采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DOC含量均低于其它三个区域。芦苇、??盐地碱蓬和柽柳3种群落中DOC含量在四个区域的分布差异性较为明显??(/K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和栽培措施对农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J]. 孟凡乔,况星,张轩,杜章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2]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的研究[J]. 王震宇,辛远征,李锋民,高冬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3]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J]. 周焱,徐宪根,阮宏华,汪家社,方燕鸿,吴焰玉,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2008(11)
[4]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J]. 马安娜,陆健健. 湿地科学. 2008(02)
[5]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J]. 沈宏,曹志洪,胡正义. 生态学杂志. 1999(03)
[6]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艳芬,陈佐忠. 植物生态学报. 1998(06)
[7]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J]. 何振立. 土壤. 1997(02)
硕士论文
[1]天山森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动态[D]. 孙力.新疆大学 2018
[2]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D]. 郝敏敏.山东农业大学 2018
[3]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D]. 王丹.聊城大学 2017
[4]黄河三角洲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D]. 王艳云.山东师范大学 2017
[5]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研究[D]. 刘学东.宁夏大学 2017
[6]广西漓江河岸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D]. 覃云斌.北京林业大学 2016
[7]广东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灵玉.广西师范学院 2015
[8]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特征研究[D]. 董扬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9]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D]. 姚新颖.北京林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76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37609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