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睑虎(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种群生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20:47
目前全世界共发现20种睑虎(Goniurosaurus),分别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中国共分布有11种,海南岛内分布有4种,海南睑虎(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为海南岛内最早发现的睑虎属物种。此外,睑虎属物种自发表以来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有关于生活史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于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岛开展海南睑虎种群分布调查,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海南睑虎形态特征及遗传分化进行研究;选取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对海南睑虎的种群密度、栖息地选择、日活动节律和繁殖生物学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以期掌握海南睑虎在海南岛内的种群资源现状和分类地位,也能填补睑虎属物种生活史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的生态学资料。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火山口地质公园、五指山、铜鼓岭、琼海、黎母山、吊罗山、尖峰岭、甘什岭、霸王岭、王下乡、大广坝、鹦哥嘴、南开乡、皇帝洞什运乡和俄贤岭17个重点区域及周边部分地区对海南睑虎的分布开展了调查,发现海南睑虎主要分布于火山口地质公园、五指山、铜鼓岭、琼海、黎母山、吊罗山和甘什岭地区周围山区。收集了分布于火山...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点区域分布格局调查结果图(黑色标识为海南睑虎,红色标识为周氏睑虎,黄色标识为霸王岭睑虎)
第二章海南睑虎种群分布与特征分化27图2-2不同地理种群海南睑虎的第一、二主成分的散布图Figure2-2ScatterplotforPC1andPC2ofG.hainanensis3.2.3聚类分析结果根据6个地区所有样本的18个形态特征测量指标矫正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3。海南睑虎6个地理种群主要分3类,首先DLS、LMS和QH种群先聚为1类,这3个种群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小,其次TGL和GZL种群聚为1类,2个种群间形态特征差异较小,最后HSK单独聚为1类,HSK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间形态差异较大。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图2-3不同地理种群海南睑虎的聚类分析图Figure2-3ClusteringdendrogramofG.hainanensisfromdifferentgeographicpopulations3.3海南睑虎线粒体基因全序列信息最终拼接成功的海南睑虎线粒体序列全长17192bp,4种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33.53%、26.6%、13.84%和26.85%。共包含36基因,其中有13个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分别为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COX1、COX2和COX3),ATP酶的2个亚基基因(ATP6和ATP8)以及NADH脱氢酶的7个亚基基因(ND1-ND6、ND4L);2个核糖体核糖核酸的基因分别为16SrRNA和12SrRNA;以及21个转运RNA(t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序列即线粒体DNA复制的控制区(Controlregiondisplacementloop,D-Loop区)(图2-4~2-9、表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睑虎种群密度调查研究[J]. 陶星宇,翟晓飞,王同亮,崔硕,汪继超. 四川动物. 2020(01)
[2]睑虎属一新种——中华睑虎[J]. 周润邦,彭霄鹏,侯勉,袁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分析[J]. 韩天宇,沈燕,王旭,杨锦昌,邹文涛,李荣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3)
[4]标记重捕法对模式产地霸王岭睑虎种群资源调查[J]. 陈一帆,翟晓飞,陶星宇,王同亮,汪继超. 四川动物. 2019(04)
[5]4个群体鲫鱼形态差异分析[J]. 谢楠,冯晓宇,刘凯,马恒甲,戴杨鑫,戴瑜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6]罗氏沼虾3个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J]. 冯艺,陈文强,杨虹,巫辅达,陈文坚,陈建酬.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1)
[7]敏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J]. 梁涛,李叶,郑鹏,时磊. 干旱区研究. 2018(05)
[8]新疆阿勒泰地区爬行动物区系及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J]. 陶夏秋,崔绍朋,蒋志刚,初红军,李娜,杨道德,李春旺. 生物多样性. 2018(06)
[9]四川盆地的陆地岛屿效应——基于树麻雀的形态变异[J]. 赵文海,刘方庆,文陇英. 四川动物. 2018(02)
[10]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在鳄蜥种群数量调查中的应用比较[J]. 阳春生,罗树毅,李钰慧,何家松,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2017(02)
博士论文
[1]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季节性繁殖生物学研究[D]. 胡健饶.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不同地理种群鳄蜥的形态变异及亲缘关系研究[D]. 谢海.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颜渊.武汉轻工大学 2017
[3]贵南沙蜥种群生态学及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张凯龙.中国计量大学 2017
[4]胎生蜥蜴与捷蜥蜴的生境选择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D]. 扬成.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5]兰州北山密点麻蜥种群密度、栖息地选择及年龄结构研究[D]. 李宏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新疆产胎生晰蝎生境选择择及生活史研究[D]. 朱梦炎.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7]捷蜥蜴的生境选择及生活史特征研究[D]. 张德成.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8]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种群的时空分布、栖息地选择及其对控制虫害的作用[D]. 连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9]新疆两种荒漠蜥蜴两性异形、食性和繁殖的研究[D]. 刘洋.新疆农业大学 2010
[10]吐鲁番沙虎日活动节律、食性、家域、微生境选择和捕食模式的初步研究[D]. 宋玉成.新疆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4931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点区域分布格局调查结果图(黑色标识为海南睑虎,红色标识为周氏睑虎,黄色标识为霸王岭睑虎)
第二章海南睑虎种群分布与特征分化27图2-2不同地理种群海南睑虎的第一、二主成分的散布图Figure2-2ScatterplotforPC1andPC2ofG.hainanensis3.2.3聚类分析结果根据6个地区所有样本的18个形态特征测量指标矫正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3。海南睑虎6个地理种群主要分3类,首先DLS、LMS和QH种群先聚为1类,这3个种群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小,其次TGL和GZL种群聚为1类,2个种群间形态特征差异较小,最后HSK单独聚为1类,HSK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间形态差异较大。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图2-3不同地理种群海南睑虎的聚类分析图Figure2-3ClusteringdendrogramofG.hainanensisfromdifferentgeographicpopulations3.3海南睑虎线粒体基因全序列信息最终拼接成功的海南睑虎线粒体序列全长17192bp,4种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33.53%、26.6%、13.84%和26.85%。共包含36基因,其中有13个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分别为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COX1、COX2和COX3),ATP酶的2个亚基基因(ATP6和ATP8)以及NADH脱氢酶的7个亚基基因(ND1-ND6、ND4L);2个核糖体核糖核酸的基因分别为16SrRNA和12SrRNA;以及21个转运RNA(t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序列即线粒体DNA复制的控制区(Controlregiondisplacementloop,D-Loop区)(图2-4~2-9、表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睑虎种群密度调查研究[J]. 陶星宇,翟晓飞,王同亮,崔硕,汪继超. 四川动物. 2020(01)
[2]睑虎属一新种——中华睑虎[J]. 周润邦,彭霄鹏,侯勉,袁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分析[J]. 韩天宇,沈燕,王旭,杨锦昌,邹文涛,李荣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3)
[4]标记重捕法对模式产地霸王岭睑虎种群资源调查[J]. 陈一帆,翟晓飞,陶星宇,王同亮,汪继超. 四川动物. 2019(04)
[5]4个群体鲫鱼形态差异分析[J]. 谢楠,冯晓宇,刘凯,马恒甲,戴杨鑫,戴瑜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6]罗氏沼虾3个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J]. 冯艺,陈文强,杨虹,巫辅达,陈文坚,陈建酬.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1)
[7]敏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J]. 梁涛,李叶,郑鹏,时磊. 干旱区研究. 2018(05)
[8]新疆阿勒泰地区爬行动物区系及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J]. 陶夏秋,崔绍朋,蒋志刚,初红军,李娜,杨道德,李春旺. 生物多样性. 2018(06)
[9]四川盆地的陆地岛屿效应——基于树麻雀的形态变异[J]. 赵文海,刘方庆,文陇英. 四川动物. 2018(02)
[10]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在鳄蜥种群数量调查中的应用比较[J]. 阳春生,罗树毅,李钰慧,何家松,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2017(02)
博士论文
[1]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季节性繁殖生物学研究[D]. 胡健饶.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不同地理种群鳄蜥的形态变异及亲缘关系研究[D]. 谢海.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颜渊.武汉轻工大学 2017
[3]贵南沙蜥种群生态学及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张凯龙.中国计量大学 2017
[4]胎生蜥蜴与捷蜥蜴的生境选择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D]. 扬成.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5]兰州北山密点麻蜥种群密度、栖息地选择及年龄结构研究[D]. 李宏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新疆产胎生晰蝎生境选择择及生活史研究[D]. 朱梦炎.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7]捷蜥蜴的生境选择及生活史特征研究[D]. 张德成.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8]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种群的时空分布、栖息地选择及其对控制虫害的作用[D]. 连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9]新疆两种荒漠蜥蜴两性异形、食性和繁殖的研究[D]. 刘洋.新疆农业大学 2010
[10]吐鲁番沙虎日活动节律、食性、家域、微生境选择和捕食模式的初步研究[D]. 宋玉成.新疆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2493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