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沉积物中异常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学及其入侵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04:07
压载水沉积物是甲藻包囊运输和转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由压载水沉积物导致的外来甲藻物种入侵已经普遍发生。为了探究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入侵风险,本研究对江阴港口5艘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的活体甲藻包囊种类进行鉴定和分析,筛选和萌发中国沿海非本地甲藻物种,并通过生理生态学实验和竞争实验,对疑似外来物种的潜在入侵风险进行探究和评估。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江阴港5艘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共鉴定出甲藻包囊9属29种,包括膝沟藻类(gonyaulacoids)、钙甲藻类(calcoidinellids)、裸甲藻类(gymnodinioids)、翼甲藻类(diplopsalids)以及原多甲藻类(protoperidinioids),活体包囊密度介于1至45 cysts/g DW。其中不同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种群结构各有差异,但均存在有毒有害种甲藻包囊。2)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信息发现了中国沿海未记录的甲藻包囊类型—异常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insuetum)包囊(RCME-2藻株)。此包囊为近球形,营养细胞为梨形,壳板表面分布有密集的网状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甲藻生活史[2]
压载水沉积物中异常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学及其入侵风险研究12中胡隐昌等(2006)通过模拟水生动物的生境而获得的生存力、竞争力和繁殖力指标,并结合相关环境数据,构建了我国水生动物外来物种信息库,并以此建立了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系统[90]。马英等(2009)借鉴了三角模糊数计算权重值,改进了海洋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该体系评估了7种典型的外来海洋生物[91]。陆琴燕(2013)以南海沿岸海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南海沿岸海域独特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92]。王以斌等(2014)以外来海洋物种的入侵机制和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多层次的模糊综合判别,包括入侵可能性、土著物种损害、环境损害、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等方面,完善了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风险评估模式[84],斯丹(2016)通过此模式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进行了入侵风险评估[86],为甲藻入侵风险的评估提供了范例。1.5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本文以江阴港口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的甲藻包囊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了中国近海未记录的甲藻包囊类型—异常亚历山大藻包囊。为了探究异常亚历山大藻可能的入侵风险,本研究在开展了异常亚历山大藻生长生理、营养盐生理和种间竞争研究的基础上,对异常亚历山大藻可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为预防和控制外来甲藻物种的入侵提供依据和支撑。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图1-2本研究技术路线Fig.1-2Technicalrouteofthisstudy
压载水沉积物中异常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学及其入侵风险研究20图2-1江阴港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的甲藻包囊及萌发细胞Fig.2-1DinoflagellatecystsandgerminatedcellsinsedimentsofballastwaterinJiangyinPor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处理方法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计数与萌发的影响[J]. 刘磊,王朝晖,郭鑫,陆欣鑫,梁伟标.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1)
[2]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 高养春,董燕红,李海涛,战爱斌.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4)
[3]休眠孢囊作为甲藻有害藻华年际频发和地理扩散一种关键机制的研究进展[J]. 唐赢中,胡章喜,邓蕴彦. 海洋科学集刊. 2016(00)
[4]海洋微藻溶血毒素化学结构研究进展[J]. 杨琳,刘磊,许道艳,李冬梅,刘仁沿,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5]中国近海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特征与风险分析[J]. 杜还,张小芳,张芝涛,刘开颖,李日红. 海洋通报. 2016(01)
[6]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J]. 苏玉萍,薛铖,游雪静,钟燕平,顾海峰. 生态学报. 2016(06)
[7]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现状及履约建议[J]. 党坤. 中国远洋航务. 2015(02)
[8]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模式[J]. 王以斌,石红旗,刘芳明,郑洲,缪锦来. 自然杂志. 2014(02)
[9]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学研究[J]. 刘艳,吴惠仙,薛俊增. 生物安全学报. 2013(01)
[10]宁波港压载水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J]. 周君,刘兵,李春丽,王中华,姜南,苏秀榕,李太武.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9)
博士论文
[1]我国海域赤潮甲藻孢囊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D]. 郭皓.大连海事大学 2016
[2]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的研究[D]. 王珊.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D]. 彭喜春.华南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抑食金球藻(秦皇岛株)细胞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D]. 谢磊.暨南大学 2018
[2]不同氮源对典型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 乔倩.暨南大学 2016
[3]米氏凯伦藻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入侵风险评估[D]. 斯丹.上海海洋大学 2016
[4]浒苔对营养盐吸收特性及与赤潮藻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D]. 杜锦.中国海洋大学 2014
[5]南海近岸海域典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D]. 陆琴燕.上海海洋大学 2013
[6]船舶压载水中浮游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王琦.大连海事大学 2011
[7]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竞争研究[D]. 周刚.安徽农业大学 2009
[8]福建外来船舶压载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其入侵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炳乾.厦门大学 2009
[9]船舶压舱水中的藻类、水体理化因子特征研究及意义[D]. 祝跃.厦门大学 2008
[10]几种赤潮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研究[D]. 李孟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7043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甲藻生活史[2]
压载水沉积物中异常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学及其入侵风险研究12中胡隐昌等(2006)通过模拟水生动物的生境而获得的生存力、竞争力和繁殖力指标,并结合相关环境数据,构建了我国水生动物外来物种信息库,并以此建立了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系统[90]。马英等(2009)借鉴了三角模糊数计算权重值,改进了海洋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该体系评估了7种典型的外来海洋生物[91]。陆琴燕(2013)以南海沿岸海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南海沿岸海域独特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92]。王以斌等(2014)以外来海洋物种的入侵机制和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多层次的模糊综合判别,包括入侵可能性、土著物种损害、环境损害、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等方面,完善了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风险评估模式[84],斯丹(2016)通过此模式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进行了入侵风险评估[86],为甲藻入侵风险的评估提供了范例。1.5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本文以江阴港口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的甲藻包囊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了中国近海未记录的甲藻包囊类型—异常亚历山大藻包囊。为了探究异常亚历山大藻可能的入侵风险,本研究在开展了异常亚历山大藻生长生理、营养盐生理和种间竞争研究的基础上,对异常亚历山大藻可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为预防和控制外来甲藻物种的入侵提供依据和支撑。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图1-2本研究技术路线Fig.1-2Technicalrouteofthisstudy
压载水沉积物中异常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学及其入侵风险研究20图2-1江阴港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的甲藻包囊及萌发细胞Fig.2-1DinoflagellatecystsandgerminatedcellsinsedimentsofballastwaterinJiangyinPor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处理方法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计数与萌发的影响[J]. 刘磊,王朝晖,郭鑫,陆欣鑫,梁伟标.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1)
[2]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 高养春,董燕红,李海涛,战爱斌.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4)
[3]休眠孢囊作为甲藻有害藻华年际频发和地理扩散一种关键机制的研究进展[J]. 唐赢中,胡章喜,邓蕴彦. 海洋科学集刊. 2016(00)
[4]海洋微藻溶血毒素化学结构研究进展[J]. 杨琳,刘磊,许道艳,李冬梅,刘仁沿,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5]中国近海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特征与风险分析[J]. 杜还,张小芳,张芝涛,刘开颖,李日红. 海洋通报. 2016(01)
[6]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J]. 苏玉萍,薛铖,游雪静,钟燕平,顾海峰. 生态学报. 2016(06)
[7]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现状及履约建议[J]. 党坤. 中国远洋航务. 2015(02)
[8]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模式[J]. 王以斌,石红旗,刘芳明,郑洲,缪锦来. 自然杂志. 2014(02)
[9]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学研究[J]. 刘艳,吴惠仙,薛俊增. 生物安全学报. 2013(01)
[10]宁波港压载水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J]. 周君,刘兵,李春丽,王中华,姜南,苏秀榕,李太武.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9)
博士论文
[1]我国海域赤潮甲藻孢囊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D]. 郭皓.大连海事大学 2016
[2]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的研究[D]. 王珊.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D]. 彭喜春.华南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抑食金球藻(秦皇岛株)细胞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D]. 谢磊.暨南大学 2018
[2]不同氮源对典型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 乔倩.暨南大学 2016
[3]米氏凯伦藻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入侵风险评估[D]. 斯丹.上海海洋大学 2016
[4]浒苔对营养盐吸收特性及与赤潮藻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D]. 杜锦.中国海洋大学 2014
[5]南海近岸海域典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D]. 陆琴燕.上海海洋大学 2013
[6]船舶压载水中浮游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王琦.大连海事大学 2011
[7]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竞争研究[D]. 周刚.安徽农业大学 2009
[8]福建外来船舶压载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其入侵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炳乾.厦门大学 2009
[9]船舶压舱水中的藻类、水体理化因子特征研究及意义[D]. 祝跃.厦门大学 2008
[10]几种赤潮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研究[D]. 李孟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7704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