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羟基硫酸铁污泥基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

发布时间:2021-11-10 17:48
  砷污染土壤已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和羟基硫酸铁污泥基生物炭两种不同污泥基生物炭为钝化/稳定剂,施加到不同浓度外源砷污染土壤中,探究砷赋存形态及含量,观察污泥基生物炭对砷的钝化效能。同时,监测土壤的理化性质,探究其与砷形态转化的响应变化。以及研究施加外源砷和生物炭后整个修复体系中菌群结构的变化。并利用植物标志物法,测定植物中总砷含量,以此为评价施加生物炭对固定砷是否有效的依据。施加生物炭后,可有效降低可给态砷含量,同时增加了固定态砷和残渣态砷含量。硅、磷、铁、铝和钙的形态及含量均对固定态砷的形态及含量有影响作用。对于铝型砷,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处理中铝含量更高、磷含量较少,所以其铝型砷含量也更多。对于铁型砷,羟基硫酸铁生物炭虽然含铁更多,但其磷的含量也更多,磷抑制铁对砷的吸附;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含铁量少,对砷的吸附位点少,所以二者铁型砷含量相差不大。硅的存在使得砷更易向有效态转化。施加生物炭后,土壤pH小幅降低,但仍在中性范围,这使得土壤对砷的固定效果更好。氮、磷、硫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施加生物炭后,氮含量变化不大,且氮基本与砷形态无关;施加羟基硫酸铁污泥基生物炭的处理磷含...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羟基硫酸铁污泥基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


技术路线

总磷,土壤,吸附位点,铁氧化物


(C)图 3.5 各组别土壤总磷、铁和铝含量Fig3.5 Total phosphorus, iron and aluminum of soil in each group的磷也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指标,但有许多研究表明,磷会影磷和砷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土壤中存在竞争吸附关系。这种竞要吸附矿物—铁(水合)氧化物(针铁矿)上,磷的存在导致砷矿上的吸附量降低[81]。砷和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极为相似,二必然因相互竞争吸附位点而使吸附受到彼此的影响。有报道显示,会与砷竞争土壤表面吸附位点,从而抑制砷的吸附。所以,加普通炭的处理高,可能会抑制砷的吸附。铁、铝含量也会对砷吸附产生影响。砷元素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于附后,易和铁、铝、锰等离子形成复杂的难溶性砷化物。Fe(I加了氧化物表面的正电荷,促进了砷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83, 8空气易被氧化为无定形或弱晶形的铁氧化物,从而大量吸附砷,化物表面的金属原子的配位中,与配位壳中的羟基或水合基置换

曲线,曲线,多样性,土壤


稀释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学钝化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邹雪艳,李小红,赵彦保,张治军.  化学研究. 2018(06)
[2]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进展与展望[J]. 杨树深,孙衍芹,郑鑫,李小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3]模拟酸雨条件下铁硅材料和生物炭对土壤镉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郭娟,罗小丽,姚爱军,袁鸣,刘冲,汤叶涛,仇荣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7)
[4]硫素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与水稻吸收的影响研究[J]. 邹丽娜,戴玉霞,邱伟迪,张舒,赵佳伟,唐先进,施积炎,徐建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7)
[5]植物吸收重金属动力学研究进展[J]. 王芹,何岸飞.  绿色科技. 2018(10)
[6]西南地区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污染与防控对策[J]. 胡志刚,臧文超,王玉,王捷,熊燕娜.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02)
[7]萱草对土壤中镉、铅、锌单一污染的修复效果[J]. 王硕,李德生,王静,晁卓锡,张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6)
[8]有机物对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的影响研究[J]. 田甜,谢作明,陈洁,李菲.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6)
[9]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钝化修复研究进展[J]. 胡红青,黄益宗,黄巧云,刘永红,胡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10]土壤砷污染研究综述[J]. 罗婷,孙健雄,夏科.  环境与发展. 2017(08)

博士论文
[1]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建立的方法体系、案例研究与评价[D]. 晁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砷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D]. 陈寻峰.湖南大学 2016
[2]不同形态砷在土壤中的转化及生物效应研究[D]. 和秋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3]砷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研究[D]. 胡留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87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87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