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1-11-19 23:03
  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多个抗大斑病基因的玉米品种,以自选系旅958和外引系AM293为亲本,构建了1个包括248份F2∶3家系的分离群体,通过对作图群体人工接种大斑病菌叶片残体,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通过毛细管电泳绘制作图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4个玉米大斑病抗性QTL,分别位于1、2和8号染色体,其中3个QTL与前人定位的结果一致。位于第一连锁群中的qRNCLB-1-1,在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均被检测到,平均解释表型变异达到35.91%。第八连锁群中检测到的qRNCLB-8-1和qRNCLB-8-2,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9.06%和8.67%。第二连锁群中检测到1个新的QTL位点qRNCLB-2-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49%。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AM293 × 旅958 F2分离群体和F2∶3分离群体病情指数频次分布图

电泳图,基因分型,毛细管,群体


部分引物(bnlg125)基因分型毛细管电泳结果

遗传连锁图谱,玉米,遗传连锁图谱,群体


表2 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定位到的玉米抗大斑病QTLTable 2. QTLs of resistance to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detected by ICIM 群体 QTL 染色体 连锁标记区间 QTL位置/cM LOD 加性效应/% 贡献率/% F2 qRNCLB-1-1 1 bnlg439~bnlg2331 44 4.13 -15.08 42.37 qRNCLB-2-1 2 blng1335~bnlg1138 94 3.94 -8.96 6.49 qRNCLB-8-1 8 bnlg2235~bnlg1812 46 9.03 -10.35 19.06 F2∶3 qRNCLB-1-1 1 bnlg439~bnlg2331 13 7.27 -12.57 29.45 qRNCLB-8-2 8 bnlg1812~umc2199 36 4.87 -7.38 8.67图4 2015年检测到3个抗玉米大斑病QTL位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大斑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J]. 刘烨珏,张敏,伍智华,李静英.  植物病理学报. 2012(01)
[2]2种作图法对大豆蛋白含量性状QTL定位的比较研究[J]. 姚丹,王丕武,闫伟,张君,张扬,曲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3]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中若干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答[J]. 李慧慧,张鲁燕,王建康.  作物学报. 2010(06)
[4]数量性状基因的完备区间作图方法[J]. 王建康.  作物学报. 2009(02)
[5]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 郑祖平,刘小红,黄玉碧,李钟,何川,谭振波.  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
[6]玉米SSR指纹技术反应体系的优化[J]. 孔祥彬,张春庆.  玉米科学. 2006(02)
[7]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及交配型测定[J]. 孙淑琴,温雷蕾,董金皋.  玉米科学. 2005(04)
[8]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J]. 黄烈健,向道权,杨俊品,戴景瑞.  遗传学报. 2002(12)
[9]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J]. 杨继良,王斌.  遗传. 2002(04)
[10]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J].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中国农业科学. 2000(02)

硕士论文
[1]玉米抗弯孢菌叶斑病QTL的定位[D]. 董昭旭.吉林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6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506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