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胁迫对幼龄泥鳅的雌激素毒性效应
发布时间:2022-05-08 07:5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类物质是由两个及以上的苯环连接起来的一类碳氢化合物,大部分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菲(Phenanthrene)是一种典型的PAHs化合物,由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苯环组成,与蒽互为同分异构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有关研究报道,菲暴露在环境中,会对生物造成严重的生殖毒性效应,一旦进入水环境中,会对某些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菲对水生生物体内与生殖发育相关激素和蛋白的影响鲜有报道。随着陕北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大量能源化工基地的建成,PAHs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非常严重,不容忽视。因此本试验以幼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探究菲对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基础上,又分别从器官水平检测了菲对幼龄泥鳅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影响、从蛋白质水平检测了菲对卵黄蛋白原的影响,从转录水平检测了菲对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影响,来探究了菲对泥鳅幼体的雌激...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多环芳烃的概况
1.2 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1.3 多环芳烃的毒性
1.3.1 多环芳烃的生殖毒性
1.3.2 多环芳烃对DNA的损伤
1.4 菲的简介
1.4.1 菲的生殖毒性
1.4.2 菲的生长发育毒性
1.5 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1.5.1 卵黄蛋白原的结构
1.5.2 卵黄蛋白原的合成
1.5.3 卵黄蛋白原的功能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急性毒性试验
2.2.2 性腺指数测定
2.2.3 卵黄蛋白原的测定方法
2.2.4 Real-time PCR检测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菲对幼龄泥鳅毒性效应
3.1.1 急性毒性条件下幼体泥鳅的表现和死亡率
3.1.2 幼龄泥鳅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3.2 菲对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2.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2.2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3 菲对幼龄泥鳅卵黄蛋白原的影响
3.3.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血清中VTG的影响
3.3.2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的影响
3.3.3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精巢中VTG的影响
3.3.4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血清中VTG的影响
3.3.5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卵巢中VTG的影响
3.4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
3.4.1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总RNA的检测
3.4.2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检测
第四章 讨论
4.1 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
4.2 性腺损伤效应
4.2.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损伤效应
4.2.2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损伤效应
4.3 雌激素毒性效应
4.3.1 菲对幼龄泥鳅不同组织中VTG含量的影响
4.3.2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菲胁迫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响应[J]. 吕晏锋,赵晓祥,王俊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山西晋中焦化基地多环芳烃排放对周边大田卷心菜的影响[J]. 熊冠男,张云惠,段永红,蔡传洋,王歆,李静雅,陶澍,刘文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2)
[3]尼罗罗非鱼卵巢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与卵黄蛋白原含量变化及Vtg mRNA表达特征[J]. 罗明坤,赵金良,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李传阳,魏继海,赵永华. 中国水产科学. 2015(06)
[4]菲对河蚬的急性毒性效应[J]. 肖佰财,蒋闰兰,李丹妮,禹娜,杜震宇,陈立侨. 海洋渔业. 2015(01)
[5]苯并芘对稀有鮈鲫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J]. 郭勇勇,周炳升.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9)
[6]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J]. 黄松钱,王也可,赵婷,王卫民,罗毅,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7]重金属Cu2+、Pb2+单因子及联合毒性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效应[J]. 唐建勋,唐奕扬,孙红祥,李君荣,吴瑗,赵华.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3)
[8]浑河流域野生鲫鱼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J]. 宋双双,安立会,郑丙辉,赵艳民,李子成,陈浩,赵兴茹,刘代成.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1)
[9]我国主要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组成及含量特征分析[J]. 曹云者,柳晓娟,谢云峰,张大定,李发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
[10]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J]. 米盛景,王立俊,王秀利. 河北渔业. 2011(08)
博士论文
[1]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 吴玲玲.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甲氰菊酯对泥鳅的毒性效应[D]. 张静静.延安大学 2017
[2]氧化乐果胁迫对泥鳅的毒性效应[D]. 田鹏飞.延安大学 2017
[3]多环芳烃在长江下游典型湖泊浮游生物网中富集的周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于靖.兰州大学 2017
[4]壬基酚对泥鳅的氧化毒性与雌激素毒性效应[D]. 戚珍珠.延安大学 2016
[5]BPA和EE2调控稀有鮈鲫vt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 陈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七彩神仙鱼的性腺发育及17α-甲基睾丸酮对其性腺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D]. 徐亚飞.上海海洋大学 2014
[7]蒽和苯并芘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D]. 李香芝.曲阜师范大学 2013
[8]菲与烷基菲对海水青鳉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比较研究[D]. 马继铭.大连海事大学 2012
[9]壬基酚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陈吉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0]菲和高氯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D]. 谭敏卿.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51243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多环芳烃的概况
1.2 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1.3 多环芳烃的毒性
1.3.1 多环芳烃的生殖毒性
1.3.2 多环芳烃对DNA的损伤
1.4 菲的简介
1.4.1 菲的生殖毒性
1.4.2 菲的生长发育毒性
1.5 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1.5.1 卵黄蛋白原的结构
1.5.2 卵黄蛋白原的合成
1.5.3 卵黄蛋白原的功能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急性毒性试验
2.2.2 性腺指数测定
2.2.3 卵黄蛋白原的测定方法
2.2.4 Real-time PCR检测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菲对幼龄泥鳅毒性效应
3.1.1 急性毒性条件下幼体泥鳅的表现和死亡率
3.1.2 幼龄泥鳅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3.2 菲对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2.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2.2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指数的影响
3.3 菲对幼龄泥鳅卵黄蛋白原的影响
3.3.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血清中VTG的影响
3.3.2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的影响
3.3.3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精巢中VTG的影响
3.3.4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血清中VTG的影响
3.3.5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卵巢中VTG的影响
3.4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
3.4.1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总RNA的检测
3.4.2 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量检测
第四章 讨论
4.1 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
4.2 性腺损伤效应
4.2.1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损伤效应
4.2.2 菲对雌性幼龄泥鳅的性腺损伤效应
4.3 雌激素毒性效应
4.3.1 菲对幼龄泥鳅不同组织中VTG含量的影响
4.3.2 菲对雄性幼龄泥鳅肝脏中vtg基因mRNA的表达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菲胁迫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响应[J]. 吕晏锋,赵晓祥,王俊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山西晋中焦化基地多环芳烃排放对周边大田卷心菜的影响[J]. 熊冠男,张云惠,段永红,蔡传洋,王歆,李静雅,陶澍,刘文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2)
[3]尼罗罗非鱼卵巢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与卵黄蛋白原含量变化及Vtg mRNA表达特征[J]. 罗明坤,赵金良,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李传阳,魏继海,赵永华. 中国水产科学. 2015(06)
[4]菲对河蚬的急性毒性效应[J]. 肖佰财,蒋闰兰,李丹妮,禹娜,杜震宇,陈立侨. 海洋渔业. 2015(01)
[5]苯并芘对稀有鮈鲫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J]. 郭勇勇,周炳升.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9)
[6]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J]. 黄松钱,王也可,赵婷,王卫民,罗毅,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7]重金属Cu2+、Pb2+单因子及联合毒性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效应[J]. 唐建勋,唐奕扬,孙红祥,李君荣,吴瑗,赵华.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3)
[8]浑河流域野生鲫鱼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J]. 宋双双,安立会,郑丙辉,赵艳民,李子成,陈浩,赵兴茹,刘代成.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1)
[9]我国主要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组成及含量特征分析[J]. 曹云者,柳晓娟,谢云峰,张大定,李发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
[10]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J]. 米盛景,王立俊,王秀利. 河北渔业. 2011(08)
博士论文
[1]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 吴玲玲.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甲氰菊酯对泥鳅的毒性效应[D]. 张静静.延安大学 2017
[2]氧化乐果胁迫对泥鳅的毒性效应[D]. 田鹏飞.延安大学 2017
[3]多环芳烃在长江下游典型湖泊浮游生物网中富集的周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于靖.兰州大学 2017
[4]壬基酚对泥鳅的氧化毒性与雌激素毒性效应[D]. 戚珍珠.延安大学 2016
[5]BPA和EE2调控稀有鮈鲫vt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 陈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七彩神仙鱼的性腺发育及17α-甲基睾丸酮对其性腺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D]. 徐亚飞.上海海洋大学 2014
[7]蒽和苯并芘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D]. 李香芝.曲阜师范大学 2013
[8]菲与烷基菲对海水青鳉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比较研究[D]. 马继铭.大连海事大学 2012
[9]壬基酚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陈吉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0]菲和高氯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D]. 谭敏卿.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51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5124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