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Epas1杂合敲除雄性小鼠在长期低氧下对睾丸生殖功能影响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8-07 14:35
  研究背景和目的: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紫外线较为强烈、环境氧分压降低且空气稀薄,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考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定居高原或短期内进入高原的人群逐年增多,高原环境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据统计,高海拔地区的环境特点会对精子发生以及雄性生殖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早在3万年前,藏族人群已经对高海拔环境产生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平原地区的居民相比,藏族人有较高的肺通气量、较低的肺动脉压、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以及相对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等。研究发现,藏族人群出现的适应能力主要是由于EPAS1基因的适应突变导致其mRNA表达的下调,并且在Epas1杂合敲除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之前利用Epas1杂合敲除小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生理疾病方面,有关EPAS1基因在高原雄性生殖系统的研究十分有限,有文章指出氧气水平的降低和EPAS1基因的活化是精子发生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有关Epas1杂合敲除小鼠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生殖能力还没有系统的阐述。因此,我们利用Epas1杂合敲除雄性小鼠(以下简写Epas1+/-雄性小鼠)在...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高原环境特点及常见高原疾病
    1.2 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
        1.2.1 藏族人群的生理特征
        1.2.2 藏族人群高原适应基因—EPAS1
        1.2.3 Epas1杂合敲除小鼠模型
    1.3 高原环境下雄性睾丸的发育
        1.3.1 睾丸内部精子发生
        1.3.2 高原环境对雄性睾丸的影响
        1.3.3 HIF家族与睾丸发育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Epas1~(+/-)雄性小鼠长期低氧下的生理指标
    2.1 材料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小鼠基因型分析
        2.2.2 Epas1~(+/-)雄性小鼠在长期低氧下的体重变化
        2.2.3 Epas1~(+/-)雄性小鼠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
        2.2.4 Epas1~(+/-)雄性小鼠在长期低氧下对心脏、脾脏以及大脑的影响
        2.2.5 Epas1~(+/-)雄性小鼠在长期低氧下的肺动脉压
    2.3 结果与讨论
3 Epas1~(+/-)雄性小鼠在长期低氧下睾丸病理情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长期低氧造成野生型小鼠睾丸表面充血
        3.2.2 长期低氧下Epas1~(+/-)雄性小鼠睾丸的内部结构
        3.2.3 长期低氧下Epas1~(+/-)雄性小鼠睾丸内部精细胞变化
        3.2.4 长期低氧下Epas1~(+/-)雄性小鼠睾丸内部细胞凋亡
    3.3 结果与讨论
4 Epas1~(+/-)雄性小鼠睾酮检测及Epas1 蛋白在睾丸上的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低氧环境未对Epas1~(+/-)雄性小鼠睾酮浓度造成影响
        4.2.2 Epas1 蛋白在Epas1~(+/-)雄性小鼠睾丸上的定位
    4.3 结果与讨论
5 Epas1~(+/-)雄性小鼠与野生型雄性小鼠睾丸表达谱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Epas1~(+/-)雄性小鼠睾丸内Epas1 基因的表达
        5.2.2 各组小鼠睾丸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3 各组小鼠睾丸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5.2.4 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的重叠
    5.3 结果与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lunted nitric oxide regulation in Tibetans under high-altitude hypoxia[J]. Yaoxi He,Xuebin Qi,Ouzhuluobu,Shiming Liu,Jun Li,Hui Zhang,Baimakangzhuo,Caijuan Bai,Wangshan Zheng,Yongbo Guo,Duojizhuoma,Baimayangji,Dejiquzong,Bianba,Gonggalanzi,Yongyue Pan,Qula,Cirenyangji,Wei Guo,Yangla,Yi Peng,Xiaoming Zhang,Kun Xiang,Zhaohui Yang,Liangbang Wang,Gengdeng,Yanfeng Zhang,Tianyi Wu,Bing Su,Chaoying Cui.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8(04)



本文编号:3670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70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