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CHZ5的分离、鉴定及其聚酮合成酶基因的PCR验证
发布时间:2022-10-30 14:18
为了获得具有聚酮合成酶(PKS)活性的野生菌株并验证PKS功能基因,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技术凤丹牡丹根部组织内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试验共获得16株内生菌,分别编号为CHZ1~CHZ16。8株菌与芍药白粉菌病原的平板对峙试验显示,CHZ1、CHZ2、CHZ5和CHZ6菌株表现出抑菌活性,其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CHZ5,抑菌带宽度平均达到了9.0 mm,故将CHZ5初步定性为产聚酮合成酶活性菌株。采用PKS-Ⅰ和PKS-Ⅱ的兼并引物对CHZ5菌株PKS基因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该菌株含有PKS-Ⅰ和PKS-ⅡPKS功能基因。综合CHZ5菌株的表型特征、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析结果,初步将其确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暂命名为Streptomyces sp. CHZ5。CHZ5菌株可作为牡丹病害生防菌、PKS基因簇研究、牡丹此生天然产物和专用菌肥开发等研究的良好备用材料。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结果与分析
1.1 根部内生菌株的分离
1.2 菌株的抑菌活性评估
1.3 菌株CHZ5的PKS基因克隆验证
1.4 菌株CHZ5的鉴定
1.4.1 菌株CHZ5的表型特征
1.4.2 菌株CHZ5的生化特性菌株
1.4.3 菌株CHZ5的16S r DNA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根部内生菌分离培养
3.3 分离菌株拮抗活性试验
3.4 目标菌株PKS基因的PCR筛查
3.5 具PKS基因菌株的鉴定
作者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芍药内生真菌的鉴定及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评估[J]. 杨瑞先,张拦,彭彪彪,蒙城功. 微生物学报. 2017(10)
[2]利用靶向Ⅱ型聚酮合酶的PCR技术从海洋放线菌中发现angucyclinone聚酮类天然产物(英文)[J]. 杨小燕,金晶,周梦洁,许青霞,刘发旺,张英涛,马明,杨东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7(03)
[3]牡丹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脂肽类物质的拮抗活性研究[J]. 杨瑞先,姬俊华,王祖华,刘萍,薛冬,王瓒杨.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6)
[4]细菌Ⅲ型聚酮合成酶研究进展[J]. 于昊,廖灵旋,乐晓洁,黄建忠. 药物生物技术. 2014(05)
[5]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J]. 任丹,张波,张小平,腾芸,李小林,辜运富. 中草药. 2014(10)
[6]1株罗汉杉内生放线菌的鉴定、活性分析及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J]. 郭泽经,冯治翔,吴华动,何艳,叶仁元,褚以文,田永强.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6)
[7]细菌通过聚酮合成酶途径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万霞,江木兰.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1)
[8]PKS-NRPS数据库的研究进展[J]. 姚琳,郭东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6)
[9]多聚酮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J]. 任立成,鲍时翔. 微生物学通报. 2007(01)
本文编号:3699047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结果与分析
1.1 根部内生菌株的分离
1.2 菌株的抑菌活性评估
1.3 菌株CHZ5的PKS基因克隆验证
1.4 菌株CHZ5的鉴定
1.4.1 菌株CHZ5的表型特征
1.4.2 菌株CHZ5的生化特性菌株
1.4.3 菌株CHZ5的16S r DNA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根部内生菌分离培养
3.3 分离菌株拮抗活性试验
3.4 目标菌株PKS基因的PCR筛查
3.5 具PKS基因菌株的鉴定
作者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芍药内生真菌的鉴定及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评估[J]. 杨瑞先,张拦,彭彪彪,蒙城功. 微生物学报. 2017(10)
[2]利用靶向Ⅱ型聚酮合酶的PCR技术从海洋放线菌中发现angucyclinone聚酮类天然产物(英文)[J]. 杨小燕,金晶,周梦洁,许青霞,刘发旺,张英涛,马明,杨东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7(03)
[3]牡丹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脂肽类物质的拮抗活性研究[J]. 杨瑞先,姬俊华,王祖华,刘萍,薛冬,王瓒杨.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6)
[4]细菌Ⅲ型聚酮合成酶研究进展[J]. 于昊,廖灵旋,乐晓洁,黄建忠. 药物生物技术. 2014(05)
[5]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J]. 任丹,张波,张小平,腾芸,李小林,辜运富. 中草药. 2014(10)
[6]1株罗汉杉内生放线菌的鉴定、活性分析及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J]. 郭泽经,冯治翔,吴华动,何艳,叶仁元,褚以文,田永强.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6)
[7]细菌通过聚酮合成酶途径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万霞,江木兰.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1)
[8]PKS-NRPS数据库的研究进展[J]. 姚琳,郭东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6)
[9]多聚酮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J]. 任立成,鲍时翔. 微生物学通报. 2007(01)
本文编号:3699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9904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