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蚯蚓对土壤中2,7-二溴咔唑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效应

发布时间:2024-11-10 08:43
  卤代咔唑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结构类似于多氯二苯并呋喃,具有类二噁英毒性、生物累积性、持久性等性质。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到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卤代咔唑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蚯蚓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非靶标土壤生物,还具备很强的土壤性质改造能力,因此而被广泛用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本实验以2,7-二溴咔唑为对象,选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ida)作为模式生物,研究蚯蚓对土壤中卤代咔唑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及卤代咔唑对蚯蚓的毒性效应(氧化损伤),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测定土壤、蚯蚓、蚓粪中2,7-二溴咔唑的含量来考察蚯蚓生物富集和肠道微生物对土壤中2,7-二溴咔唑迁移转化的影响;(2)利用气质联用仪检测土壤中2,7-二溴咔唑的降解产物,初步判断其降解途径;(3)对土壤、蚓粪、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高通量分析(4)测定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含量考察2,7-二溴咔唑对蚯蚓机体的氧化损伤。研究结果表明:(1)蚯蚓的引入显著提高土壤中2,7...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卤代咔唑概况
    1.2 卤代咔唑的来源
        1.2.1 非天然来源
        1.2.2 天然来源
    1.3 咔唑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3.1 光电材料的应用
        1.3.2 医药方面的应用
        1.3.3 染料方面的应用
        1.3.4 超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
        1.3.5 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卤代咔唑在环境中的残留
        1.4.1 沉积物
        1.4.2 土壤
        1.4.3 生物样品
    1.5 卤代咔唑的毒性
    1.6 卤代咔唑污染下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1.6.1 蚯蚓对土壤中微生物降解咔唑的影响
    1.7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土壤
        2.1.2 蚯蚓
        2.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设计
        2.2.1 急性试验(滤纸接触实验)
        2.2.2 暴露实验——土壤实验
    2.3 样品分析
        2.3.1 样品前处理
        2.3.2 2,7-二溴咔唑样品的分析方法
        2.3.3 2,7-二溴咔唑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2.3.4 回收率的测定
第三章 蚯蚓作用下2,7-二溴咔唑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3.1 土壤、蚓粪及蚯蚓体内2,7-二溴咔唑的动态变化
        3.1.1 土壤和蚓粪中2,7-二溴咔唑的变化
        3.1.2 蚯蚓体内2,7-二溴咔唑的动态变化
    3.2 MSM溶液中2,7-二溴咔唑的变化
    3.3 不同生物强度(蚯蚓数量)下土壤和蚓粪中2,7-二溴咔唑的动态变化
    3.4 分析与讨论
    3.5 土壤中2,7-二溴咔唑降解机制的初步探究
        3.5.1 样品处理与实验方法
        3.5.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方法
        3.5.3 降解途径分析
    3.6 蚯蚓对土壤中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3.6.1 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
        3.6.2 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6.3 物种的相似度分析
        3.6.4 分析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蚯蚓在2,7-二溴咔唑土壤中的氧化应激效应
    4.1 酶的测定方法
        4.1.1 制备10%的组织匀浆
        4.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SOD)
        4.1.3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CAT)
        4.1.4 丙二醛的测定(MDA)
    4.2 实验结果
        4.2.1 SOD含量的动态变化
        4.2.2 CAT含量的动态变化
        4.2.3 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
    4.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11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4011783.html

上一篇:斑马鱼Ngly1的生物学特性及克隆表达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