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异化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14 14:11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技术在人们实践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技术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技术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在促进生产和社会实践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技术异化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学界也有将技术异化的概念与“技术的负效应”、“双刃剑”等概念进行混用,因此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围绕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技术异化的概念、特征、主要表现、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提出了解决技术异化的措施。对技术异化问题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解析,在此本文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整理,对技术异化问题进行四个部分的讨论。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异化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第二章,基于第一章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此部分着重分析了异化的概念、异化特征和异化表现。第三章,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异化的根源进行分析,分别从技术自身、人类自身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第四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即合理的利用和发展技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技术的社会建制。从多方面来解决技术异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技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璀菊;张克让;;技术异化根源之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1期

2 贾宇;;对当代几种技术异化观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幸小勤;;技术异化的生成及其扬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5 邢子政;谈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J];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6 尚东涛;“无异化的技术”:可能抑或不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7 李凌村,董洪,张培富;技术异化的生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8 张弘政;从技术的二重性看技术异化的必然性与可控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9 邹成效;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根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弘政;语境话语: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俎营营;;技术异化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刘璐璐;;休闲与城市技术体系[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李路 郑鸿链;必须警惕“技术异化的低龄化”[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珉;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消解[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余静;技术异化的人学审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高翔;技术异化根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一夫;论技术异化及其消解路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武晓平;论技术异化及解决途径[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6 唐丽正;技术异化及其解决途径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贺;从道家思想价值观解读技术异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永清;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石静蕾;技术异化的生态向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雄;基于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7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627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