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9:11
【摘要】:女性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介入科学领域,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科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而建构女性主义科学。 从女性主义对科学批判的认识论层面着手,,分别对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进行系统的梳理、考察和分析。同时,又将它们置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的宏观背景下,分析它们与传统认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异同,它们各自的特色以及理论的局限性,从而试图给出一个关于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大致轮廓,以期加深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N0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角色转换之间[J];科学与文化;2011年07期

2 刘大椿;黄婷;;科学技术哲学反思中的思想攻防——刘大椿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胡宇娜;陈忠暖;甘巧林;;西方女性地理学的发展与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辜美惜;郑雪;邱龙虎;;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江逐浪;;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看女性主义观念的体现[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黄春晓;张京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杨莉馨;;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格林童话模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徐午;许平;;浅谈参与式研讨方法和女性主义平等原则——以1998年社会性别、贫困与农村发展参与式研讨会为例[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王华平;;思想实验及其认识论问题[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荒林;女性主义在今日的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系 文洁华;哲学教女性叛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肖巍;作为一种学术视角的女性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7 陈骏涛 郭素平;成长中的中国女性主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舒晋瑜;微笑的女性主义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子雨;设计子女、女性主义的崩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李银河;女性主义的三种方案[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探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方方;对美国20世纪末西方音乐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的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建敏;天使与妖女[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丁伊莎;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D];湘潭大学;2003年

3 杜姗珊;对林京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4 丘慧慧;关于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宁;个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俞佩淋;崛起的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琼;女性与报纸[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云梅;网络时代的女性与女性主义[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静;赛珍珠:女性主义的先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孔云梅;阶级与性别[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3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03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