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统一性与探索复杂性:科学认识的两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0-06-09 17:41
【摘要】: 追求统一性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目标,这在物理学上表现尤为突出。20世纪,特别在爱因斯坦提出统一场论以来,这种追求来得更是猛烈。主要表现在杨振宁和米尔斯的规范场理论,温伯格、萨拉姆等的弱电统一理论,格林等的超弦理论。20世纪也是科学的转折期,其主要表现在一系列系统科学的兴起。20世纪下半叶,科学界逐渐形成两大科学主流:物理学与系统科学,而物理学追求统一性与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迅速演变成两大科学思潮。 然而,两大思潮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又存在互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两大思潮的科学理念不同;其次它们描绘的世界图景不一样。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统一性与复杂性都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与此同时,两大思潮认识自然界的视角也不一样,一个是逆着自然界演化的方向,另一个是顺着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其实,在20世纪初彭加勒就曾指出,科学的发展有两种趋势,其一是走向统一与简明,其二是走向变化与复杂。这就是说,一方面,科学作为认识自然的工具,科学的目标是简明与统一;另一方面,自然界一直在演化发展,并且变幻得越来越复杂,对复杂性的探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对科学的这两条道路,我们要理智的看待:追求统一性是科学进步的主要途径,然而片面地、绝对地追求统一就是终极;探索复杂性是探究自然界本质的一种新视角,然而复杂性科学还不成熟,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复杂系统一元化理论”是很难的也许是不可能的。 本文通过回顾两大科学思潮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两者独自发展的弊端和缺陷,进而用整体思维分析了“统一性”与“复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两大思潮都是在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科学途径,认为它们之间既有互斥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N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宁湘;论科学结论的不完备性[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2 张生新,梁仲清;用混沌理论分析确定论与概率论的关系[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李醒民;;论科学的统一[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杨明,王仕佐;统一场论的历史背景[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田松,刘华杰;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苗东升;科学的转型: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7 高策,刘国岚;世纪之理论:杨一米尔斯规范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2期

8 武杰,李宏芳;非线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吗?[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2期

9 关洪;对20世纪物理学理论两大变革的反思[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10 林德宏;20世纪下半叶的两大科学思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白东艳;系统科学与思维方式的变革[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黄继;爱因斯坦物理实在观与爱因斯坦—玻尔争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黄喜生;爱因斯坦的描述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邹芳芳;对称性破缺的哲学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温泉;爱因斯坦科学探索动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张小华;爱因斯坦时期科学美思想简论—1900-1955[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焦春丽;系统科学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变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5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05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