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哲学的网络民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20:24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民主”的出现成为可能。“网络民主”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其1995年的著作《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中首次正式提出的。从其诞生开始,也才走过将近30年的时光,但是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讲,“网络民主”这一词,改变了人类政治生活的进路。本文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是基于技术哲学的分析进行的。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网络民主”的技术载体,没有网络技术也就不会存在“网络民主”。文章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主要讨论技术与民主的相逢,正是对民主的追求中,技术和民主走到了一起,在重点分析哈贝马斯、芬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大众媒介与民主后,对技术民主的意义进行重构后,使技术民主与网络民主才能联系到一起。当网络技术降临,网络民主也就应运而生。当网络民主产生后,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文章进入第三章,从技术本质论视角对网络民主进行简要的论证,分析其实在性,真实性,从而得出网络民主的本质特征;网络民主作为技术和政治的综合产物,其技术特征也是其本体论特征的重要体现。网络民主只是网络技术在政治运用中的一种取向,网络专制同样存在,这取决于人的价值选择。由此,文章进入第四章,对网络民主的技术价值论的分析,其中包含了网络民主价值的含义,以及网络民主的技术价值选择的标准。进一步论述了网络民主中技术价值选择的复杂性。分析网络民主的技术价值选择后,需要从普遍的技术哲学层面对网络民主进行定位,文章进入第五章,从理论层面对网络民主的技术哲学的省思,主要分析网络技术的政治性问题、网络技术与民主的相互关系,以及网络民主中言论自由的技术限度,网络民主中技术理性的蔓延对人的可能影响和在网络民主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第六章作为结语,研究网络民主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借助网络民主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尽管网络民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和实践中经验的总结,网络民主还是大有可为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N02;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鹤立,刘桂芳;赛博空间地理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2 孙梁;赛博空间的科学哲学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小见;真实世界与赛博空间——读《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J];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10期

4 曹继东,陈凡;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兼论技术与体现的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国建;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2期

6 曾国屏;赛博空间及若干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04期

7 李燕枫;;新媒体审美特征的美学思考[J];今日科苑;2009年03期

8 张之沧;“赛博空间”释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信息、知识与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5期

10 何国松,祝国瑞,赵曦;赛博空间分析研究[J];测绘通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欣;杨作宾;杨阳;;赛博空间作战安全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建强;杨作宾;郭诗军;肖大海;孟宪刚;;美赛博空间作战进展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国林;庞中元;黄灵玉;;计算机的现象学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朱立新;欧阳晓丽;;赛博空间指挥控制特点与技术体系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景斌;刘炯;孙鹏椿;;赛博空间战指挥控制分析与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明国;;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技术及其文化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明国;;试论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中的几个问题[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志红;;网络技术的文化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张艳琴;张占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小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职工医院管理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博悦;赛博空间创造崭新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马荣升 李大华;“赛博空间作战”正向你走来[N];解放军报;2012年

3 彭默馨;赛博空间:未来作战新领域[N];学习时报;2012年

4 张婵;赛博空间:第五大作战域初现[N];中国航天报;2013年

5 郭武君 刘琦;美军抢占赛博空间战略制高点[N];学习时报;2013年

6 田九霞;赛博空间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N];安徽日报;2002年

7 ;赛博空间:后地理与后历史的新体验[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许泽亮;你知道什么叫赛博威慑吗?[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王军;赛博战≠网络战[N];中国国防报;2011年

10 郭武君 薛瑞详;美国打出抢占赛博空间组合拳[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3 阮德忠(Nguyen Duc Trung);越南高校网络技术文化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刘业;适应自组织管理模式的P2P网络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魏玉东;苏俄STS研究的逻辑进路与学科进路探析[D];东北大学;2013年

6 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东北大学;2005年

8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9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祥刚;基于技术哲学的网络民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过俊荣;赛博空间中的体验及对公共领域的形塑[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佳;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性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马力;赛博空间与思想政治工作[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王慧;转换机制理论与赛博空间中人的异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顾海青;论赛博空间与人的生存状态[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吴思夏;赛博空间的人文地理学探析[D];南京大学;2014年

8 张洁;赛博空间的虚拟性与现实性[D];华侨大学;2016年

9 黄欣卉;赛博空间身体审美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刘晓龙;赛博空间中人的信息异化[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7年



本文编号:2711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11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