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言的认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N0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袁正校;略论现代逻辑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增城;;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才华;;唯物辩证法对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9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1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