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6:44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的根本哲学立场和理论基石,决定了其政治立场和方法论特征,也决定了霍布斯鲍姆对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的态度以及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具有科学性、确定性、客观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霍布斯鲍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解释技术对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研究工业史与技术史相统一的社会总体历史,将技术价值论思想的研究竖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磐石之上。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论述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体发展史中的价值以及它对我国现实社会的启示意义。全文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对每一部分的基本内容都试图给予新的解读,文章分为以下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背景。这一章分别分析了马克思的技术观、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想和哈贝马斯技术工具化批判理论。马克思认为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是造成人现实异化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技术是导致人性扭曲,变成完全意义上的物质存在的操纵手段,哈贝马斯认为技术是统治阶级欺骗公共、维护其政治统治的有力工具。由于这三位重要的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对技术的分析视角也不一致,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但是他们对技术作了批判,揭示出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阶级统治、以及人异化的深刻影响这一点却是相通的。本章通过阐述这三种历史上有代表性技术批判理论,表明不同哲学家对技术控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以及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深刻反思。第二章是文章的核心与重点,主要探讨英国新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的具体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技术的文化价值,主要研究霍布斯鲍姆对文化的看法,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各种因素尤其是技术与文化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霍布斯鲍姆从辩证的思想看待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普遍联系观点和整体主义思维;第二部分探索了技术的政治价值,分析了技术对于国家政治运动和民主建设的影响,霍布斯鲍姆以政治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阶级关系、政治斗争和民主进程等问题的考察,得出由技术中介的政治关系比从前大大复杂化,技术对于20世纪人类政治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表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平等、自由、和平生活的愿望;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技术的社会价值,阐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意义,表明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全文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系统论的基本立场,运用辩证分析方法,把霍布斯鲍姆的价值论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中去把握,放到历史发展的整体现实中去理解,揭示了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的特征及基本内涵。第三部分是对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研究意义的论述。通过上述两章对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渊源与本质内容的阐述,本章概述了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论思想的研究意义。首先是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充实;其次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继承与丰富;最后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迪意义。本文尝试就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作一个初步浅显的梳理,以提升我们对技术与文化、技术与意识形态、技术与政治、技术与社会制度等一系列以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性哲学问题的认识。霍布斯鲍姆在经济方面强调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的直接动力;在政治方面,霍布斯鲍姆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无比强大,民主政治势在必行;在社会研究上,霍布斯鲍姆探求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指出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霍布斯鲍姆的研究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运用“自下而上”的历史视角,他的技术价值论思想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内容的社会总体价值,开创了技术价值论思想研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充实,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瑞金;曹伟伟;;霍布斯鲍姆的技术批判思想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华祖;;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水晶球:一个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后冷战时期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翔;霍布斯鲍姆的20世纪[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康慨;霍布斯鲍姆出版马克思主义史论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编译 黎文;霍布斯鲍姆最后的作品[N];文汇报;2012年

4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评论版主编 刘波;霍布斯鲍姆的历史遗产[N];华夏时报;2012年

5 徐国琦;霍布斯鲍姆的时代及其宿命[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张哲 编译;霍布斯鲍姆遗作《断裂的年代》问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乔瑞金;“善”的求索:霍布斯鲍姆的史学记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编译 黎文;霍布斯鲍姆遗作出版[N];文汇报;2013年

9 孟钟捷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现代社会运动的源泉:评霍布斯鲍姆《原始的叛乱》[N];文汇报;2014年

10 云也退;像霍布斯鲍姆那样,做个悲观主义者[N];经济观察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美艳;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音子;霍布斯鲍姆的技术价值论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秦国杰;走出历史神话的时代[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0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20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