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N01;N092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研究资料
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上古至明代末期的科技奖励
第一节 古代奖励思想和理论
一、赏罚是治国的权柄之一
二、崇尚和奖励贤良之才
三、赏罚要准确分明
四、赏贵在精和及时
第二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形式
一、授官赐爵
二、赏赐金钱和物质
三、树碑立传以留名青史
四、赐姓、赐名或赐诗文等
五、赏赐惠及家庭和后代
六、其它奖励方式
第三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领域
一、天文气象方面的奖励
二、医学领域的奖励
三、农田水利方面的奖励
四、军事科技方面的奖励
五、营造方面的奖励
六、冶铸和工艺等领域的奖励
第四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
一、授奖基本是帝王的个人行为
二、科技奖励缺乏评审机制
三、科技奖励与古代人才观紧密联系
四、沿袭和丰富了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形式
第二章 清代的科技奖励
第一节 清代早期的科技奖励
一、顺治与康熙期间的科技奖励情况
二、乾隆至道光时期的科技奖励
第二节 清代晚期的科技奖励及科技奖励制度萌芽
一、洪仁玕等人的科技奖励思想
二、洋务运动对科技奖励的推动
三、中国的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
四、对留学归国科技人才的奖励
第三节 清代科技奖励的特点和作用
一、授奖的"奖品"注重官职
二、随机性科技奖励与专利性质的奖励制度并存
三、把西方专利制度纳入制定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依据
四、科技奖励的对象以人为主
五、科技奖励与科普并重促进了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科技奖励制度
第一节 民国政府的科技奖励政策
一、对工艺品和技术发明的奖励
二、对基础研究的奖励
第二节 民国研究机构和社团的科技奖励
一、中央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的奖励
二、学术团体所设的科技奖励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科技奖励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科技奖励政策和制度
二、陕甘宁边区的科技奖励活动
三、激励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和条件
第四节 民国时期科技奖励的评价
一、初步形成了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相结合的科技奖励体系
二、以科技创新成就突出的人员为授奖对象
三、注重奖励应用技术和实用产品
四、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科技奖励的先进经验
五、解放区的科技奖励铺垫了新中国科技奖励发展的基石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奖励的发展
一、初创阶段(1949年—1966年)
二、停滞阶段(1966年—1976年)
三、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1999年)
五、改革完善阶段(1999年至今)
第二节 改革后国家科技奖励状况分析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第三节 省部级科技奖励分析
一、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现状分析
二、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特点分析
第四节 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分析
一、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登记和监督管理
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三、关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几点思考
第五节 当代中国科技奖励的作用
一、承认和肯定科技人员在推动科技与社会文明进步中的贡献
二、发挥了政策和科研的导向作用
三、高度体现了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人才和知识的尊重
四、加速了获奖项目的转化应用和知识的传播
五、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和加强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五章 当代中国与外国科技奖励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20世纪国外科技奖励制度分析
一、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重大奖项推动了世界科技奖励的发展
二、国际性组织设立的科技奖励
三、发达国家的科技奖励
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奖励
五、二十世纪全球科技奖励的几点探讨
第二节 中外科技奖励运行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获奖候选人的遴选机制比较
二、评委构成情况的比较
三、评审方式的分析比较
第三节 影响科技奖励声望的因素及其比较分析
一、设奖的时间(历史)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二、获奖人的科技贡献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三、设奖机构的权威性对科技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四、奖项名称对科技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五、奖金强度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六、奖励频度和规模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七、颁奖规格和层次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八、宣传力度对科技奖励知名度的影响
第四节 科技奖励强度演变的比较分析
一、英国等国家奖金强度的演变
二、我国科技奖励强度的演变
第五节 中国与美国、印度科技奖励比较
一、美国的科技奖励系统
二、印度的科技奖励系统
三、中国与美国、印度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比较
第六节 国外科技奖励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奖励立法和评审工作
二、重视和扶持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设奖
三、奖励对象以人为主以项目为辅
四、奖项的设立与时俱进
五、重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的奖励方式
六、政府科技奖励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第七节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前景展望
一、推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将逐渐成为设奖的主体
二、逐步从奖励科技项目为主转向以奖励科技人才为主
三、注重从科技战略的需求来设置科技奖项
四、科技奖励管理工作步入专业化和职业化轨道
结语
一、论文的主要贡献
二、关于对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认识
三、几点结论
附录一 有关科技奖励理论的评述
第一节 有关科技奖励制度起源说的评述
一、关于优先权之争与科技奖励制度产生的评述
二、关于专利制度与对科技奖励制度产生的影响的评述
三、科技奖励制度对科学研究资助的影响
四、科技奖励制度起源的交换理论
五、关于对科技奖励信用循环理论的评述
第二节 有关科技奖励的心理学评述
一、西方激励理论的类型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科技奖励其他问题的评述
一、科技奖励导致的社会分层问题
二、科技奖励中的"优势积累"——马太效应
附录二 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历史沿革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青;;我国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现状及不足之处分析[J];沧桑;2011年01期
2 蒋景楠;雷纯;;上海市科技奖励激励机制探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石学彬;鲁韦韦;赵珩;刘凤权;;我国农业科技奖励制度的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2年01期
4 李宗辉;;近现代中国科技立法的变迁[J];科技与法律;2012年06期
5 吴保安;吴文清;;试论唐代科技政策——兼论唐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动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小平;;20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探析——兼谈牛胰岛素人工合成成果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尚智丛;张真芳;杨辉;;我国科技奖励体制目标与功能的思考[J];中国科技奖励;2007年12期
8 尚智丛;唐素琴;杨辉;;我国社会科技奖励调查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5期
9 马乐;胡新和;;清代新式技术官僚群体初探[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5期
10 高建明;;晚清科技奖励政策评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小平;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新时期我国科技奖励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刘昌武;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果;中英科技奖励法制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权瑞华;新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文献统计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吴艳艳;中国古代旌表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陈平;论药品发明奖励制度[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李肖;奖励性规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汪丽琼;政府科技奖励与非政府科技奖励的协同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强;国家表彰行为的价值引导功能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10 张潇婧;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5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87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