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8:18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伟大的社科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在继承了前辈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有见地的提出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这一思想。这是对科学技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深刻反思。将科学技术的第一位生产力地位持肯定态度,并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在加速现代化生产的同时成为了一种为现行资本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政治的科学化以及技术统治论三个方面。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较之传统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较强的辩护性与较强的隐蔽性。科学技术通过消解人的思考与反叛能力使人异化,从而表现出更加强大的辩护力量。它的隐蔽性在潜移默化中消解了社会危机,使之合法化。科学技术通过对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实现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使其成为一种隐型的意识形态,来为现行制度进行辩护。作为第一位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改变政治结构,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充当一定角色,科学技术在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化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当中的角色变化,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途...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哈贝马斯“作为意识态形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西方工业社会发展是前提
(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基础
(三)生活背景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主要内容
(一)新旧“意识形态”解读
1. 对于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
2. 新旧意识形态的区分
(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主要思想
1. 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
2. 政治的科学化
3. 技术统治论
(三)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特征
1. 较强的辩护性
2. 较强的隐蔽性
三、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途径
(一)经济途径
1. 生产力概念的重新建构
2. 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政治途径
1. 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
2. 哈贝马斯式的政治结构
(三)文化途径
1. 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
2.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意识形态
(四)社会生活途径
四、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理论评析
(一)理论价值
1. 科学的悲观主义情绪
2. 较之马尔库塞相对积极
(二)局限性
1. 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应用的混淆
2.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科学技术关系的混淆
(三)现实启示
1.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
2. 注重人文精神的和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科技观之异同[J]. 杨慧民. 北方论丛. 2012(05)
[2]偏离本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评析[J]. 廖和平,谭培文. 理论月刊. 2012(06)
[3]劳斯对哈贝马斯科学观的批判[J]. 李本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批判的多重维度[J]. 魏艳芳,姚燕. 甘肃理论学刊. 2011(06)
[5]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逻辑探析[J]. 李军. 学术交流. 2011(02)
[6]评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J]. 李晓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科学技术、生产力、意识形态——哈贝马斯的科技观述评[J]. 黄广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2)
[8]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生产力观的现代审视[J]. 汤德森,江丽.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2)
[9]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的逻辑指向——从科学技术异化到大众社会“非政治化”[J]. 吴苑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09(04)
[10]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分歧[J]. 瞿建权. 理论界. 2008(06)
硕士论文
[1]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D]. 彭伟锋.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 刘元.重庆师范大学 2011
[3]哈贝马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 彭颖晖.南昌大学 2008
[4]马尔库塞的技术观[D]. 蒋艳.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 叶美芳.安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5458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哈贝马斯“作为意识态形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西方工业社会发展是前提
(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基础
(三)生活背景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主要内容
(一)新旧“意识形态”解读
1. 对于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
2. 新旧意识形态的区分
(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主要思想
1. 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
2. 政治的科学化
3. 技术统治论
(三)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特征
1. 较强的辩护性
2. 较强的隐蔽性
三、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途径
(一)经济途径
1. 生产力概念的重新建构
2. 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政治途径
1. 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
2. 哈贝马斯式的政治结构
(三)文化途径
1. 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
2.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意识形态
(四)社会生活途径
四、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性的理论评析
(一)理论价值
1. 科学的悲观主义情绪
2. 较之马尔库塞相对积极
(二)局限性
1. 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应用的混淆
2.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科学技术关系的混淆
(三)现实启示
1.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
2. 注重人文精神的和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科技观之异同[J]. 杨慧民. 北方论丛. 2012(05)
[2]偏离本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评析[J]. 廖和平,谭培文. 理论月刊. 2012(06)
[3]劳斯对哈贝马斯科学观的批判[J]. 李本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批判的多重维度[J]. 魏艳芳,姚燕. 甘肃理论学刊. 2011(06)
[5]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逻辑探析[J]. 李军. 学术交流. 2011(02)
[6]评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J]. 李晓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科学技术、生产力、意识形态——哈贝马斯的科技观述评[J]. 黄广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2)
[8]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生产力观的现代审视[J]. 汤德森,江丽.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2)
[9]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的逻辑指向——从科学技术异化到大众社会“非政治化”[J]. 吴苑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09(04)
[10]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分歧[J]. 瞿建权. 理论界. 2008(06)
硕士论文
[1]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D]. 彭伟锋.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 刘元.重庆师范大学 2011
[3]哈贝马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 彭颖晖.南昌大学 2008
[4]马尔库塞的技术观[D]. 蒋艳.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 叶美芳.安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5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00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