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特点及其图学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5:04
《天工开物》作为科学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众多学者对《天工开物》的文字部分进行了各种视角的研究。《天工开物》中的科技插图对当时的社会生产技术进行了完美展示,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古代科技史研究方面,学者对《天工开物》中科技插图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专就此书的插图进行研究的著作及文献凤毛麟角。为了更好地理解《天工开物》中插图的图学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与图学价值,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除从《天工开物》在中国工程图学发展过程中所处位置、《天工开物》中的科技插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天工开物》中的科技插图与同时期其他科技著作的科技插图的比较,还对《天工开物》中的科技插图中的技术领域,工具、工艺、场景,技术活动场所、作业者和畜力,不同版本绘图风格、绘画技术水平,人物环境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分析,总结了《天工开物》中科技插图的功能。概括了插图的技术知识内涵特征为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谱具有理性色彩,反映底层百姓的手工业技术,反映经验科学的特点;其绘图技术特征为美学设计上不讲求精细,插图技术上徽派特征显著,未达到规范的工程图水平,...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相关问题研究
1.2.3 结论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比较分析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1.4.1 分析了《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反映的技术知识和绘图形式
1.4.2 提炼了《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特征
1.4.3 深化了对《天工开物》科技插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2章 中国古代图学发展历程中的《天工开物》
2.1 中国古代图学的发展历程
2.1.1 中国图学和中国工程图学
2.1.2 中国工程图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2.1.3 中国明代工程图学发展概况
2.2 《天工开物》的诞生和重要价值
2.2.1 《天工开物》的作者与诞生
2.2.2 《天工开物》的基本内容
2.2.3 《天工开物》的版本及流传
2.2.4 《天工开物》产生的历史背景
2.2.5 《天工开物》的地位及影响
第3章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分析
科技插图产生的背景"> 3.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产生的背景
3.1.1 政治上,开启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尝试
3.1.2 经济上,资本主义新型经济关系萌芽出现
3.1.3 技术上,印刷装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3.1.4 文化上,插图书籍得到社会肯定
3.1.5 教育上,知识分子与工匠存在隔阂
3.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技术内容和形式分析
3.2.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分析
3.2.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表现的工具、工艺、场景
3.2.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技术活动场所分析
3.2.4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作业者和畜力分析
3.2.5 《天工开物》不同版本插图绘图技术比较分析
3.2.6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绘图技术水平分析
3.2.7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人物环境关系分析
3.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功能
3.3.1 认识功能——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技术的结晶
3.3.2 传播功能——易于工匠把握的信息
3.3.3 资治功能——利于记载自然环境和社会民情
3.3.4 实用功能——与文字技术文献的互补
3.3.5 装饰功能——弥补纯文字的枯燥呆板
第4章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特点及原因分析
4.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技术知识内涵特征
4.1.1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1.2 图谱具有理性色彩
4.1.3 反映底层百姓的手工业技术
4.1.4 反映经验科学的特点
4.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技术特点
4.2.1 美学设计上不讲求精细
4.2.2 插图技术上徽派特征显著
4.2.3 未达到规范的工程图水平
4.2.4 无比例尺而却比例适中
4.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特点形成的原因
4.3.1 社会思潮的进步
4.3.2 科学技术的发展
4.3.3 雕版印刷技术的鼎盛
4.3.4 中国人的艺术思维
4.3.5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
第5章 《天工开物》图学特征的历史比较和历史价值
5.1 《天工开物》与中国古代早期科技插图的比较
5.1.1 绘画工具材料的精致化
5.1.2 透视几何画法的初步应用
5.1.3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结合
5.1.4 插图字体多样
5.2 《天工开物》与明代其它科技插图的比较
5.2.1 雕版印刷术的使用
5.2.2 受西方工程图影响较小
5.2.3 图样幅面较大
5.2.4 线描方法较多
5.3 《天工开物》在中国图学发展史上地位和价值
5.3.1 发扬了深厚的中国图学思想传统
5.3.2 开拓了中国古代绘图技术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
5.3.3 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献的重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工开物》成书背景探析[J]. 廖丽华,胡新富,彭白云.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3)
[2]科技图书插图概述[J]. 朱静. 中国出版. 2011(12)
[3]传统美学观念与当代平面设计[J]. 彭浩强. 文艺争鸣. 2010(22)
[4]章学诚方志图学思想探述[J]. 刘克明. 中国地方志. 2010(10)
[5]多媒体学习视域下《天工开物》的图文关系探析[J]. 左建军,刘世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03)
[6]传统中国科技图像及其西化的问题[J]. 曹院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0(01)
[7]《天工开物》的史料价值与影响研究[J]. 周祖亮. 兰台世界. 2009(24)
[8]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J]. 张玉能. 江汉论坛. 2009(03)
[9]《三才图会》及其科技史价值[J]. 李秋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10]《天工开物》的科技价值及其编辑成因[J]. 骆玉安. 南都学坛. 2008(06)
本文编号:3016711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相关问题研究
1.2.3 结论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比较分析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1.4.1 分析了《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反映的技术知识和绘图形式
1.4.2 提炼了《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特征
1.4.3 深化了对《天工开物》科技插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2章 中国古代图学发展历程中的《天工开物》
2.1 中国古代图学的发展历程
2.1.1 中国图学和中国工程图学
2.1.2 中国工程图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2.1.3 中国明代工程图学发展概况
2.2 《天工开物》的诞生和重要价值
2.2.1 《天工开物》的作者与诞生
2.2.2 《天工开物》的基本内容
2.2.3 《天工开物》的版本及流传
2.2.4 《天工开物》产生的历史背景
2.2.5 《天工开物》的地位及影响
第3章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分析
科技插图产生的背景"> 3.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产生的背景
3.1.1 政治上,开启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尝试
3.1.2 经济上,资本主义新型经济关系萌芽出现
3.1.3 技术上,印刷装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3.1.4 文化上,插图书籍得到社会肯定
3.1.5 教育上,知识分子与工匠存在隔阂
3.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技术内容和形式分析
3.2.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分析
3.2.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所表现的工具、工艺、场景
3.2.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技术活动场所分析
3.2.4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作业者和畜力分析
3.2.5 《天工开物》不同版本插图绘图技术比较分析
3.2.6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绘图技术水平分析
3.2.7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中的人物环境关系分析
3.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功能
3.3.1 认识功能——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技术的结晶
3.3.2 传播功能——易于工匠把握的信息
3.3.3 资治功能——利于记载自然环境和社会民情
3.3.4 实用功能——与文字技术文献的互补
3.3.5 装饰功能——弥补纯文字的枯燥呆板
第4章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特点及原因分析
4.1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技术知识内涵特征
4.1.1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1.2 图谱具有理性色彩
4.1.3 反映底层百姓的手工业技术
4.1.4 反映经验科学的特点
4.2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图学技术特点
4.2.1 美学设计上不讲求精细
4.2.2 插图技术上徽派特征显著
4.2.3 未达到规范的工程图水平
4.2.4 无比例尺而却比例适中
4.3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特点形成的原因
4.3.1 社会思潮的进步
4.3.2 科学技术的发展
4.3.3 雕版印刷技术的鼎盛
4.3.4 中国人的艺术思维
4.3.5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
第5章 《天工开物》图学特征的历史比较和历史价值
5.1 《天工开物》与中国古代早期科技插图的比较
5.1.1 绘画工具材料的精致化
5.1.2 透视几何画法的初步应用
5.1.3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结合
5.1.4 插图字体多样
5.2 《天工开物》与明代其它科技插图的比较
5.2.1 雕版印刷术的使用
5.2.2 受西方工程图影响较小
5.2.3 图样幅面较大
5.2.4 线描方法较多
5.3 《天工开物》在中国图学发展史上地位和价值
5.3.1 发扬了深厚的中国图学思想传统
5.3.2 开拓了中国古代绘图技术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
5.3.3 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献的重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工开物》成书背景探析[J]. 廖丽华,胡新富,彭白云.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3)
[2]科技图书插图概述[J]. 朱静. 中国出版. 2011(12)
[3]传统美学观念与当代平面设计[J]. 彭浩强. 文艺争鸣. 2010(22)
[4]章学诚方志图学思想探述[J]. 刘克明. 中国地方志. 2010(10)
[5]多媒体学习视域下《天工开物》的图文关系探析[J]. 左建军,刘世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03)
[6]传统中国科技图像及其西化的问题[J]. 曹院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0(01)
[7]《天工开物》的史料价值与影响研究[J]. 周祖亮. 兰台世界. 2009(24)
[8]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J]. 张玉能. 江汉论坛. 2009(03)
[9]《三才图会》及其科技史价值[J]. 李秋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10]《天工开物》的科技价值及其编辑成因[J]. 骆玉安. 南都学坛. 2008(06)
本文编号:3016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01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