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哲学实践传统的缘起及初期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6:06
随着西方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运动的开展,对技术本身的认知、设计和伦理等问题开始成为西方技术哲学关注的对象,让技术“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中国的技术哲学学者们对西方的学术动向进行了长时间的解读,却鲜有自己的创新,始终处于“追随”的状态,技术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的技术实践。“回到生活世界”启示我们,回到本土技术哲学传统与技术实践,使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本土化,不仅对于国际技术哲学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于中国的技术实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观念:任何知识都有其社会起源,技术哲学也将因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对技术的合理的哲学解释以及技术哲学面对的问题也不必是西方传统,实际上,西方语境中“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研究方式,在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出现。本文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将中国技术哲学的发展放在中国自身特殊的社会进程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分析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在“大跃进”时期的国际环境、政治经济、技术政策及教育方针,来揭示新中国技术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新中国技术哲学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哲学历史及经验转向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研究
1.2.3 关于“积木式机床”事件的研究
1.2.4 “实践”概念的多重含义与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中国技术哲学产生的历史与境
2.1 社会历史背景
2.1.1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1.2 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
2.1.3 以“双革”、“四化”为核心的技术政策
2.1.4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2.2 20 世纪 50 年代末哈工大的历史情境
2.2.1 苏联模式的确立
2.2.2 教学与科研面临的问题及改革
2.2.3 “厂校协作”的全面展开
2.3 哲学与文化传统
2.3.1 作为哲学资源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2.3.2 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积木式机床”的哲学研究及其影响
3.1 “以小拼大”政策背景下的“积木式机床”
3.1.1 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关于“积木式机床”的研究
3.1.2 哈工大机械系对“积木式机床”的介入
3.2 面向技术实践的哲学研究的展开
3.2.1 李昌对工程技术哲学研究的推动
3.2.2 关于“积木式机床”的深入研究
3.3 工程技术哲学研究向全国的扩展
3.3.1 毛泽东对“积木式机床”研究的肯定及其意义
3.3.2 机械工程领域关于机床哲学问题的讨论
3.3.3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的扩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技术哲学初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评价
4.1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
4.1.1 朝向工程技术实践
4.1.2 哲学家与工程师的联盟
4.1.3 技术哲学研究的意识形态性
4.2 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4.2.1 植根于社会文化情境中的技术哲学
4.2.2 技术哲学对技术实践的依赖
4.3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中国语境
4.3.1 回到传统与技术哲学的本土化
4.3.2 作为“行”的技术哲学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及经验转向的中国语境——纪念《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发表50周年[J]. 谢咏梅.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1)
[2]走向工程设计哲学[J]. 潘恩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2)
[3]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 陈凡,陈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4]论当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兼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兴起[J]. 高亮华. 哲学研究. 2009(02)
[5]国际技术哲学研究的动向与进展[J]. 马会端,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6)
[6]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工程哲学的兴起[J]. 陈晓利. 世纪桥. 2008(08)
[7]全球化与技术: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趋势——第15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述评[J]. 马会端,陈凡. 哲学动态. 2008(05)
[8]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J]. 吴国盛.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9]何谓实践哲学[J]. 徐长福. 理论与现代化. 2007(04)
[10]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J]. 王振林. 学习与探索. 2005(02)
本文编号:3099174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哲学历史及经验转向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研究
1.2.3 关于“积木式机床”事件的研究
1.2.4 “实践”概念的多重含义与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中国技术哲学产生的历史与境
2.1 社会历史背景
2.1.1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1.2 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
2.1.3 以“双革”、“四化”为核心的技术政策
2.1.4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2.2 20 世纪 50 年代末哈工大的历史情境
2.2.1 苏联模式的确立
2.2.2 教学与科研面临的问题及改革
2.2.3 “厂校协作”的全面展开
2.3 哲学与文化传统
2.3.1 作为哲学资源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2.3.2 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积木式机床”的哲学研究及其影响
3.1 “以小拼大”政策背景下的“积木式机床”
3.1.1 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关于“积木式机床”的研究
3.1.2 哈工大机械系对“积木式机床”的介入
3.2 面向技术实践的哲学研究的展开
3.2.1 李昌对工程技术哲学研究的推动
3.2.2 关于“积木式机床”的深入研究
3.3 工程技术哲学研究向全国的扩展
3.3.1 毛泽东对“积木式机床”研究的肯定及其意义
3.3.2 机械工程领域关于机床哲学问题的讨论
3.3.3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的扩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技术哲学初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评价
4.1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
4.1.1 朝向工程技术实践
4.1.2 哲学家与工程师的联盟
4.1.3 技术哲学研究的意识形态性
4.2 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4.2.1 植根于社会文化情境中的技术哲学
4.2.2 技术哲学对技术实践的依赖
4.3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中国语境
4.3.1 回到传统与技术哲学的本土化
4.3.2 作为“行”的技术哲学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及经验转向的中国语境——纪念《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发表50周年[J]. 谢咏梅.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1)
[2]走向工程设计哲学[J]. 潘恩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2)
[3]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 陈凡,陈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4]论当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兼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兴起[J]. 高亮华. 哲学研究. 2009(02)
[5]国际技术哲学研究的动向与进展[J]. 马会端,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6)
[6]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工程哲学的兴起[J]. 陈晓利. 世纪桥. 2008(08)
[7]全球化与技术: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趋势——第15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述评[J]. 马会端,陈凡. 哲学动态. 2008(05)
[8]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J]. 吴国盛.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9]何谓实践哲学[J]. 徐长福. 理论与现代化. 2007(04)
[10]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J]. 王振林. 学习与探索. 2005(02)
本文编号:3099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09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