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防、管理交叉体系构建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效果分析:基于优劣解距离模型

发布时间:2021-05-09 18:58
  目的20调查分析临床、预防、管理交叉实践培养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创新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2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习基地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共30名作为交叉组,选取与交叉组各专业同班级的常规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各3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交叉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专题报告会及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实习结束后,对各组学生进行实习主观效果调查及健康管理知识测试。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交叉教学及常规实习培养的效果。结果20实习主观效果评价方面,交叉组科研能力[3.0(3.0,3.0)分比2.0(2.0,3.0)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满意度[3.0(3.0,3.3)分比2.0(2.0,3.0)分]及灵活性[3.0(3.0,3.0)分比2.0(2.0,3.0)分]得分均高于管理组,参与度[(2.8±0.7)分比(2.4±0.6)分]、沟通能力[(3.1±0.6)分比(2.6±0.5)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得分... 

【文章来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01)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临床、预防、管理交叉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J]. 王雪莹,郭佳桐,李楠,冷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4)
[2]TOPSIS法和RSR法模糊联合对某医院运行管理情况的综合评价[J]. 郭文燕,梅文华,方国伦,叶仲书,郭伟文.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5)
[3]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 薛维娜,杨星,伍红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8)
[4]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施方案研究[J]. 向月应,陈卓雯,王海艳,文小青,常玉洁,赵宇,李明亮.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 (01)
[5]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黄小玲,曾渝,钟丽.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06)
[6]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J]. 向桢,向月应,董薇,安运锋,赵宇,钱敏.  中国健康教育. 2017(07)
[7]国内外高校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给我国的启示[J]. 周光清,付晶,崔华欠,李海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10)
[8]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 徐刚,王小合,张艳青,马海燕,谢亚男.  医学与哲学(B). 2016(06)
[9]加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体会[J]. 郭清.  中国卫生人才. 2015(10)
[10]中国健康管理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展望[J]. 曾强.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5 (03)



本文编号:3177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177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