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 ——以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与淮南豆腐制作技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8 16:1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保护传统技艺成为各个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作为首批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迄今处于濒危状态,而同样入选安徽省“非遗”名录的项目淮南豆腐制作技艺,其传承状况非常好,并在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一巨大反差令人深思。技术的社会形塑理论(SST)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SST主张技术不单一独立发展,而是受到社会形塑的,具体到这两项技艺,在研究两者发展历史、工艺流程及传承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造成这一反差的社会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纱灯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以及无为剔墨纱灯的起源,详细地介绍了其制作流程和传承现状。无为剔墨纱灯出现不晚于清朝末期,其独特的剔墨技法曾在清朝时期轰动一时,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后期时局动荡又使得制作技艺发展面临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稳定的政治环境,使这一技艺重新发展,但是后期因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式微,导致目前传承状况较差。第二部分回顾了豆腐的起源以及发展概况,详细介绍了淮南豆腐的...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技术的社会形塑理论概述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概况
    2.1 纱灯和剔墨纱灯的起源与演变
    2.2 无为剔墨纱灯的起源
    2.3 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流程
    2.4 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传承现状
    2.5 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面临问题
3 淮南豆腐制作技艺概况
    3.1 豆腐的起源和发展
    3.3 淮南豆腐制作技艺流程
    3.4 淮南豆腐制作技艺传承现状
    3.5 淮南豆腐制作技艺面临问题
4 基于技术社会形塑理论对技艺的社会因素分析
    4.1 政治环境对传统技艺的影响
    4.2 地方风俗对传统技艺的影响
    4.3 制作技术创新对传统技艺的形塑作用
    4.4 生活方式对传统技艺的形塑作用
    4.5 市场因素对传统技艺的形塑作用
    4.6 自然环境对技艺的影响
5 结语
    5.1 对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的建议
    5.2 对淮南豆腐制作技艺的建议
    5.3 对传统技艺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利用模式[J]. 樊嘉禄.  黄山学院学报. 2015(06)
[2]淮南市豆制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徐长春,许卫,徐洲华,郑戈.  农业科技管理. 2015(02)
[3]无为剔墨纱灯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开发[J]. 张学东,黄凯.  装饰. 2015(02)
[4]论作为淮南城市品牌的豆腐文化[J]. 应克荣,兰回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5]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 邓江凌.  文化遗产. 2013(04)
[6]安徽淮南豆制品加工产业现状与对策[J]. 程江华,闫晓明,江舰,曹磊.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2)
[7]从技术的社会型塑看中国的三网融合[J]. 王能能,徐飞.  科学与社会. 2011(03)
[8]略论无缝之网[J]. 王汉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01)
[9]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研究[J]. 樊嘉禄,陈发俊,张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略论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思想[J]. 王汉林,赵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0)

博士论文
[1]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 韩澄.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祁门红茶技艺及产业发展探析[D]. 樊汇川.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无为剔墨纱灯的工艺传承和产品开发策略[D]. 肖文婧.安徽工程大学 2014
[3]从胡玉美豆瓣酱制作技艺的历史看技术的社会形塑[D]. 朱丹.安徽医科大学 2014
[4]非物质文化视角下的无为民间灯会研究[D]. 钱昀.合肥工业大学 2013
[5]中国豆腐文化节(淮南)研究[D]. 王新亮.复旦大学 2011
[6]中国豆腐文化节对淮南市的作用研究[D]. 李存英.安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94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194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