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6 07:31
王季同(1875-1948)一生先后活跃在科学界、佛教界,在自然科学研究、佛学研究上均取得一定成就,为中国近现代的科学、佛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而在中国近现代科学界、佛教界均有一定地位。王季同是中国较早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现代数学论文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籍科学理论弘扬佛法的佛教信仰者。他撰写了一批有关科学与佛学的著作,其中《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王季同利用科学方法、科学理论来证明佛法、弘扬佛教的研究方法对后代的佛学研究、科学反思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共有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原因及意义、学术界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指出,当前中国仍不断呼唤提高科学意识,“科学与佛教”话题也颇受关注,笔者希望从自然科学家王季同如何调适科学与佛学的做法得到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启发。第一章主要介绍20世纪初的中国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及佛教界应对科学的挑战积极寻找出路,由此促成了王季同独特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第二章主要评述王季同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佛学成就及对科学与佛学的看法。王季同本着对科学的局限性的深刻认识及弘扬佛法的目的,把科学与佛学进行比较,提出佛学是不折不扣的科学的论断。第三章...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 研究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观念
第二节 20世纪初佛学如何应对科学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王季同的科学研究与佛学研究
第一节 王季同的生平简介
第二节 王季同的科学研究
第三节 王季同的佛学研究
第四节 王季同如何看待科学与佛教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产生的效应
第一节 胡适对王季同的批评
第二节 蔡元培对王季同的赞赏
第三节 尤智表对王季同的效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学术影响
第二节 从王季同的研究路径看科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J]. 吴国盛. 人民论坛. 2012(02)
[2]佛教与科学比附研究之批判[J]. 罗军. 前沿. 2011(17)
[3]清末民初江南士绅家族的“中西观”——以苏州东山莫厘王氏为中心[J]. 张建华,徐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4]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J]. 郑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5]华尔和胡德关于螺旋弹簧新公式的研究及王季同的回应[J].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5(04)
[6]戊戌维新派与近代科学方法[J]. 邱若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5)
[7]尢智表的佛学科学分析[J]. 麻天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8]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以佛教空性论与量子理论为线索[J]. 王萌.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02)
[9]佛教与科学关系中的融摄现象[J]. 王萌. 云南社会科学. 2004(02)
[10]王季同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及其学术影响[J]. 郭金海. 中国科技史料. 2003(04)
硕士论文
[1]中译本《西洋科学史》初探[D]. 王佶慧.东华大学 2012
[2]从江南科举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门[D]. 张建华.苏州大学 2009
[3]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 胡晓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762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 研究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观念
第二节 20世纪初佛学如何应对科学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王季同的科学研究与佛学研究
第一节 王季同的生平简介
第二节 王季同的科学研究
第三节 王季同的佛学研究
第四节 王季同如何看待科学与佛教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产生的效应
第一节 胡适对王季同的批评
第二节 蔡元培对王季同的赞赏
第三节 尤智表对王季同的效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王季同的科学与佛学思想的学术影响
第二节 从王季同的研究路径看科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J]. 吴国盛. 人民论坛. 2012(02)
[2]佛教与科学比附研究之批判[J]. 罗军. 前沿. 2011(17)
[3]清末民初江南士绅家族的“中西观”——以苏州东山莫厘王氏为中心[J]. 张建华,徐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4]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J]. 郑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5]华尔和胡德关于螺旋弹簧新公式的研究及王季同的回应[J].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5(04)
[6]戊戌维新派与近代科学方法[J]. 邱若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5)
[7]尢智表的佛学科学分析[J]. 麻天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8]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以佛教空性论与量子理论为线索[J]. 王萌.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02)
[9]佛教与科学关系中的融摄现象[J]. 王萌. 云南社会科学. 2004(02)
[10]王季同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及其学术影响[J]. 郭金海. 中国科技史料. 2003(04)
硕士论文
[1]中译本《西洋科学史》初探[D]. 王佶慧.东华大学 2012
[2]从江南科举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门[D]. 张建华.苏州大学 2009
[3]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 胡晓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7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62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