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1

  这首民歌把旧社会比喻成暗无天日的万丈枯井,把受苦受累比喻成当牛做马,把妇女受到的封建压迫比喻成关在阎王殿,把共产党、毛主席比喻成太阳,把百姓获得解放比喻成铁树开花、砸开铁链、砸开铁门。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湖水一样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充分表现了翻身农民对于旧社会的痛恨和对于新社会的憧憬。

  在民歌中,“兴”的运用极为普遍。比如流传于肃宁县的夯歌《十二朵莲花》,开头两句是“自在不自在,一朵莲花开”,而后面的内容与莲花开并无关系。

  这首民歌共十二节,第二节开头以“自在不自在,两朵莲花开”起兴,其他各节依次类推。还有像吴桥民歌《棉花桃》以“棉花桃,轱辘辘”起兴,《扁豆花》以“扁豆花,一嘟噜”起兴,献县民歌《羊角菜》以“羊角菜,胳膊长”起兴,海兴民歌《没爹没娘不来了》以“高豆秸,矮豆秸”起兴,这些民歌中开头的句子,与后面的内容都没有明显的语义关系,都属于“无心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衔接”的“兴”。

  四、夸而有节的夸张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于人物、事物和现象做出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写,这也是民歌中一种常用的、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例如这首流传于青县的夯歌《上梁歌》:

  一进大门观四方,四梁八柱在中央。

  四块金砖托玉柱,四棵玉柱架金梁。

  木是好木,梁是好梁。

  生在何处?长在何方?

  生在云南,长在卧龙岗。

  树根扎到东洋海,树梢遮住空中的大太阳。

  与此内容类似的还有沧县的《喜歌》,海兴的《建房喜歌》,都通过夸张这种修辞格极言主家房屋之豪华气派,表现力非常强烈,能够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五、物我合一的拟人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描写,在古往今来的民歌中,这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表现手法。

  如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腆,相教慎出入!

  这首诗以鱼拟人,表现了遭遇祸患者对于同伴的警告,想象奇特,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拟人这种修辞格也经常出现在沧州夯歌中,比如前文提及的《夯歌》和《青菜名》,就主要是由拟人句构成的。

  沧州夯歌还有其他的一些艺术特色,如重章叠句,多使用衬字、衬词,句式选择以七言四音步为主等,这些也是民歌的普遍特征。总之,正是由于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沧州夯歌遂具有了动人而持久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编号:4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926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