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刘邦泽中斩蛇之谜解读-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7-08-05 15:38


大概是在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的时候,刘邦以亭长的身份,负责为本县押送一批服劳役的犯人去骊山修秦始皇的墓。因为是犯人,所以这些人的手都被反绑着,并用绳索把人人都前后串联起来结成一队,以防止他们逃跑。以前刘邦就曾经到咸阳去服过役,还亲眼见到过秦始皇,并且当场发出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种充满无限豪气的感慨。但这次却是要把本县的一批囚犯送到骊山去修墓。可以说,此次是重任在身,非寻常可比。
  大概有一种传说在当时的天下正悄然流传,这种传说自然也弥漫进这批犯人中间。那就是等修墓的人为秦始皇修好墓后,负责修墓的官员就会把这些修墓的人全部杀死在墓坑之中,绝不让他们活着出来。如果不那样做,墓中的秘密就会被泄露于天下,难免会把盗贼给招来。而此刻他们这些人正踏上这条不归之路。这个传说如此令人恐怖,让前去的人无不忧心忡忡,所以没有人愿意为此白白地去送死。
  刘邦虽然对这批人很友好,但是离开沛县还没走两天,这批人中间就逃跑了不少。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的人跑掉,刘邦的心里肯定也担忧得要死。照这样下去,还没到骊山人早都跑光了,自己如何交差啊。当刘邦带着剩下的这一行人,走到丰西沼泽间的一个亭子时,就停了下来在亭中休息。刘邦边与众人喝着酒,边盘算着下一步何去何从。等到了夜间,他就解开绑在这些人身上的绳索,全部释放了他们,说:“你们都逃走吧。我也从此远走高飞了!”这批人呢,对刘邦的做法很是感动,当时就有十几个青壮年一致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走。原文是这样说的: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音夺)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刘邦的这次“夜乃解纵所送徒”的做法,实际上乃是一次精心策划好的事件,是一件不得不为之去做的事。一路上刘邦在想,押解囚犯去服役,路上跑掉几个、病死几个,大概还能交差,要是“比至皆亡之”,那自己与朝廷的关系就彻底转变了,从原有的从属关系,变得和这些人犯们一样,是敌对关系了。朝廷不惩罚你才怪呢?而且在“徒多道亡”的时候,实际上自己就已经和这些囚犯们是一类了,再傻乎乎地走下去,那不是自己也去送死吗?这趟差事看来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再做下去了。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了,逃吧!不管怎样说,兴许还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然而另一个问题又随之浮上了心头。他押送的这些人只是一般的犯人,他们逃亡,官府虽会派人去抓,但未必会认真上心。过一段时间等风声一过,或者遇到个什么朝廷大赦,也可能就没事了。他们会欢欢喜喜地回家和老爹老妈、老婆孩子团圆了。至于他刘邦的结果,很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要是中途放弃职责,私自纵徒逃亡,那就等于公然抗命,与朝廷为敌了。官府一定会把他当成重要的罪犯加以通缉,抓住了就会被砍头的。同样严重的是,他刘邦已年近五十,可以说是老头子一个。这时再逃亡,首先遇到的就是生存问题。去抢劫吧,自己不比年轻人,估计也抢不到什么东西。去要饭吧,又怕被人认出给报了官。你说,独自一人在外,没有朋友的帮助,我刘季如何生存下去啊。如果这样,逃亡之路不也是死路一条吗?这样说来,难道真的就是走投无路了吗?
  深陷焦虑的刘邦又开始不停地琢磨起来了……突然他眼前一亮,刚才那句“没有朋友的帮助,我刘季如何生存下去”的自言自语的话点醒了他。对啊,朋友!有朋友的相助,生存问题不就好办了吗?眼前的这些囚犯,不就是自己可以争取的朋友吗?幸亏一路上我对他们都还不错,现在只要工作做到家,凭着多年的交友经验,把他们变成和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不是不可能的。行!就按这样的思路想下去,想得更周全些。这可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千万不能出差错。对,不能在大白天放人,那样这群家伙很可能就会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到时候还不是扔下自己独自一人吗?前面有一大片沼泽湿地,到处都是可以把人陷进去的泥潭。天黑后在那里放人,就是让他们跑,他们也不敢瞎跑。现在这些人已经无可替代地成为了自己逃亡之路上要生存下去的资本,所以决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身边跑得一个不剩。
  这条西去的道路他已经走过了多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大泽中间有个供来往行人休息的亭子,就在那里停下来等着黑夜来临吧。其间,他还想起了过去的种种生活经验,反复思索着,看它们是否能对目前的处境有所帮助,能否给他以新的启示。慢慢地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渐渐形成,并且越来越完善,最终让他紧皱的眉头得以舒展。
  事情的进展果如刘邦所料。这些人被释放后,当即就有十几个人表示要跟着刘邦一起亡命天涯。其他当时未表态的人,肯定也没有马上离去。这是因为出于对黑夜的不安;出于对陌生环境的疑惑;更出于对随时都会把人吞没的沼泽的恐惧。面对危险,人的本能只会让大家相互聚拢,而不是分离。在这种场合下,就是几个之间存有矛盾的人,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地忘掉那些平时让他们彼此耿耿于怀的事,而紧密地相处在一起,以便靠着群体的力量来增加每个个体的自我安全感。这是人类以及其他群居动物的固有本性。看到当时就有十几个人表示要跟随他,其他的人也没有马上要离去的意思,刘邦自然十分高兴。这就意味着,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有可能会跟随自己的。好啊!照这样下去事情就有门了。接下来,就可以实施下一步的计划了。
因此说,选择黑夜、选择沼泽地放人,是刘邦事先精心谋划好的,决不是一个粗人的率意而为。不过在揭示刘邦下一步更富戏剧性的计划之前,还是让我们先看看《高祖本纪》里的相关记述吧: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仔细揣摩这段文字,就可以发现其间的问题,并领悟出其中的奥秘。——在人生将面临重大改变的关头,刘邦不会不感到问题是多么的棘手。虽然已经有那么十几个人主动表示要跟着他逃亡,但有一件事情让他又不能不有所担忧。丰西这个地方离沛县太近,他纵徒逃亡的消息肯定立刻就会传回去,追捕的士兵紧接着就会赶来。一旦到了危机时刻,出于求生的本能,这些人难说不会合谋把他绑起来献给官府,以求得被宽恕。要是那样他自己不是一样会完蛋吗?就算不出现这样的事,自己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搞不好会受制于这些年轻力壮的人。再说,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时间毕竟很短,可以说一点交情都还没有,要想真的把他们变成自己生存下去的资本,那你就唯有彻底地控制住他们。然而要想控制住他们,你就必须迅速地在他们中间树立起牢不可破的权威。因为有了权威,这些人才会听你指挥,由你摆布,供你驱使;才不会反对你,不会出卖你,也不会离你而去;而是心甘情愿地把他们的命运交给你。如果没有权威,当不了这些人的主子,那你最多不过是这群逃命的乌合之众中的一员而已。即使他们不出卖你,你这个老家伙也很可能像一个可怜衰弱的下等人,在供人使役了一阵子后,就会被这伙青壮年当成无用的累赘而抛弃掉。谁又保证不会呢?果真如此,不也很可悲吗?看来要想在这群乌合之众中迅速地树立起权威来,就必须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没有什么能比再让众人把自己当成神灵来,更行之有效的了。这是因为,一般人对神的信服敬畏——出于愚昧的缘故,完全到了盲目的地步。此时此刻,只要把自己变成神圣的神来,自己才会在这群人中间形成至高无上的权威。至此,刘邦就开始实施起了,他那套将自己变为赤帝之子的戏法。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要搞清楚。史书上说,刘邦在释放这些人之前曾经喝过酒,并且到了喝醉的程度。现在的问题是,在这种攸关命运之际,他不领着这帮人赶紧跑得远远的,难道还敢把自己灌个酩酊大醉,以至到了要醉卧的地步吗?平时他可以尽情地喝个够,但在此刻,我认为他不可能让自己喝到醉卧的地步。所谓的喝酒,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其实他清醒得很。醉醺醺的样子也完全是装出来的,无非是让接下来所做的一切看似天然,不会让人产生丝毫的疑问,看出丝毫的破绽。他要趁着夜色的掩护,再演一次把戏,要第三次把神请出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在黑暗中,刘邦悄悄地找出一个对自己最忠诚的人(或者是被收买的人),对他耳语一阵后,就转身命令大家沿着沼泽中的小道出发,让那个对自己最忠诚的人在前面开道。走了一段后,那个在前面开道的人,突然跑回来对刘邦大声说道:“刘亭长,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了路中间,怪吓人的,咱们还是退回去,找别的路走吧。”众人一听说前面有条大蛇,都吓得停住了脚步。刘邦装做带有醉意的腔调说:“男子汉,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几步冲到前面去,拔出宝剑装做斩杀了那条大蛇——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蛇,那不过是刘邦为了现实的需要,而自我虚构的东西——接着刘邦又装做用剑把斩断了的蛇身挑开扔到了路两边,然后回身对众人说:“好了。我已经把它杀了。现在大家可以放心走了。”这时那些本来躲得远远的人们,又一下子都跑上来想要瞅瞅那条蛇是个什么样。刘邦哪能让他们瞅来瞅去,那样岂不是要穿帮。他赶紧用手一拦,说道:“小心!不要过去看了。蛇虽然被我砍成了两段,但它还没死,还会咬人,被它咬上一口可就没命了,”经刘邦这么一劝,大家就又躲在了刘邦的身后,不再敢轻举妄动了。
  所以,到底也没有人看到过那条根本就不存在的大蛇。接着刘邦就领着大家朝前走去。而原来那个在前面开路的人则悄悄留下,在夜幕的遮掩下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走了几里路之后,刘邦就装做醉得很厉害的样子,倒卧在地上的一堆草丛里睡了起来。大家伙也都跟着停下来休息。过了一会落在队伍后面的那个人赶了上来。这时刘邦也装做酒醒了。那个人就对刘邦等人绘声绘色地说道:“不得了了!我刚才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我刚才在走过的路上,看到一条很大的、被劈成两段的死蛇。旁边有一个老太太正在黑夜里哭泣。唉,哭得那个伤心劲呀,就甭提了。我问她为什么哭泣?老太太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在这里哭泣。’我又问:‘老太太,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那个老太太回答道:‘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了一条蛇挡在了路上,没想到现在被赤帝的儿子给斩杀了,我因为伤心才在这里哭啊。’我听了老太婆的话后,感到她不诚实、是在胡说八道,就准备要揍她,谁知老太太却突然不见了。”听完后大家伙都不约而同惊奇地看着刘邦。其中马上就有人脱口嚷道:“刚才劈死那条蛇的人,不就是刘亭长吗?”“啊,难道刘亭长就是赤帝的儿子?”紧接着又有几个人随口说出同样的话。刘邦一听心中非常高兴,也不装醉了,马上站起身来,把手中的剑像柱拐杖那样撑在地上,然后又摆出一副不可一世、极其自负的样子,说:“我吗,当然是赤帝的儿子了,当然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啦。不然,刚才那条吓人的大蛇,怎么会轻易地被我给杀了呢?”“就是呀,早就听说,刘亭长是神龙变的。开酒店的老板娘曾亲眼看到过刘亭长变成了龙,”有人小声说道。“是啊,我也听说过。看来刘亭长确实是神啊!”有人也小声地回应道。众人的窃窃私语,刘邦当然也都听到了。他想这下可以对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威了。于是他向众人命令道:“好啦,现在咱们出发吧。今晚要尽量走出沼泽地,找一片比较安全的地区,在那里安营扎寨。”大家伙几乎同声应道:“行啊,您说咋样就咋样。现在我们全听您的!”
  就这样,通过这个小把戏,眨眼之间刘邦就把这些本来会四散奔逃的人,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从此之后,这些跟从刘邦的人,一天一天地对他也更加敬畏起来。就像原文中所说的那样,“诸从者日益畏之”。而这样的效果,也正是刘邦想从这个把戏里,所最希望得到的。因此,我认为所谓斩蛇之事,其实不过是刘邦为解决其人生历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难题,而煞费苦心想出的一个点子,一个金点子而已。

本文编号:625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25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