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客观现实与改革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29 08:29

    一、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客观现实
    从目前来看,应试教育现象尚未根本改变,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保护、培育和发展。其对人的思维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严重约束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得他们的思维模式单一,而且使学生形成了功利的学习态度,缺乏批判精神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另外,教育自主权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一方面,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职责还不到位,另一方面,学校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而处于这个大环境的学校艺术教育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校不够重视,管理不够严谨。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仍存在“ 表面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等现象。一些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不够严谨,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一些高校的艺术教育机构是迫于政策的要求被动建立的,造成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运行体制不顺畅,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在一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还存在着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
特别是不少学校还存在着重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重视推动艺术课外活动而忽视艺术课堂教学质量,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
    (二)在教学各环节上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教材内容不合理。由于我们国家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力量开设相应的课程。当前,一些高校艺术教育的公选课设置很不科学,比如有的重复严重,有的应该上却没有人能上。另外,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受的艺术方面的教育很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所用的教材其内容却是在中学的基础上编印的,可想而知,有的学生就只能望而生畏了。其次,教材的内容也严重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脱节,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传统艺术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内容远远的高于学生对艺术的认知,也远离他们的生活,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难以坚持学下去。
    其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专业化。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以下两类人才组成: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有的学校还聘请校外的一些艺术专家来兼职,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自己校内的老师为主。由于缺乏艺术实践搞人文科学的老师从事艺术教育一般往往是开设公开选修课,讲理论的比较多,并且所有的理论性欣赏课基本上都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和交流,没有学生预想的那样生动、丰富,使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逐渐消失。
    (三)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少,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一方面各个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或者写写画画,不需要好的条件或设备。另一方面,就是对艺术教育给以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艺术类器材、材料确实也很昂贵,使得学校在艺术教育投资上舍不得,从而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质量。
    二、对策建议
    (一)推行公共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社会、教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正确认识艺术教育不是放松教育,更不是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而是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社会上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全面实施艺术教育只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各级党政部门的推动和支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实施艺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普通高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要确立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是搞好艺术教育的关键。国外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给予十分重视的做法,值得国内高等学校思考和借鉴。在新西兰现行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对艺术学科与语言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健康与教育等具体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把艺术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美国政府《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并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哈佛大学的五大核心课程就包括文学艺术,哥伦比亚大学的四大核心课程也有艺术。
    (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课程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艺术修养、艺术课教师必须专业化。
    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可见教师起着“龙头”的作用,要想开展好艺术教育,解决好教师的问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认为合格的教师,需有良好的艺术情趣,能唱、能跳、能写、能画。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才能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其艺术兴趣。艺术课教师也应该和其它课程教师一样有各种各样培训的机会,不断增强教师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情感,提高艺术课教师的艺术素质及技能,定期的开展一些教学研讨会,教案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思想并积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因素方面有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学生多出自以下的教学环境:学校气氛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并能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教师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令人不解的行为甚至出现可笑之处,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大胆设想。在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要有相应的考核,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助于对日后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创新。
    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课程群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认识。在课程的开设上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类课程要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应该规定哪些艺术类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的,比如学习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将艺术课选修课程分出等级,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往更高层次发展,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对于基础打得不牢的学生可以继续补差,而后适应高层次的学习。这样使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深造。
    第二,艺术要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心理研究表明,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18~35岁),是一生中创造能力最活跃的时期,此阶段加以正确的锻炼和培养,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欣赏一些名家艺术作品时,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而且可以使他们思维活跃、敏捷、善于动脑筋,逐渐能够解决多种问题。
    第三,艺术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审美理念和发掘其创造潜能。有很多专业都与艺术比较贴近,如建筑工业设计,城市规划,计算机编程等专业都需要运用一些艺术技巧。在开设的艺术类课程里,应该考虑把艺术与这些专业融合到一起,增加艺术教育的实用性。


本文编号:6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