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石油吉林公司为例探讨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性
【摘要】 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关系问题是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四个大的方面展开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第一部分,企业文化概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作者由此展开对文化、企业文化概念、企业文化内容与构成、企业文化兴起与发展、企业文化特征与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六个方面的阐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执行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三、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第二部分,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重塑的目的就是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则要求企业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企业文化重塑的基础上。企业文化重塑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活动。这种活动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企业明确提出企业文化重塑的要求,这是一种自觉的重塑过程;更多的企业是企业把持续发展当成首要目标,而不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重塑。在这部分论述中重点介绍了企业文化重塑的涵义与内容、企业文化重塑<WP=41>的原则和程序、企业文化重塑的方法、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关系四大部分。企业文化重塑不是企业发展的包袱,不是花架子、表面功夫,不是只讲花钱不讲回报的活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并总结性地指出,企业文化重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重塑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正强化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不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重塑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负强化作用,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第三部分,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探索企业文化重塑之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介绍了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状况、企业文化重塑的内容、方式、成果。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重塑工作首先是根据企业扭亏为盈、完成第四次创业目标的实际情况,重新确认现阶段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类型、基本模式、企业精神。公司企业文化应属于攻坚文化或创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为团结创新类;企业精神的营造以参与、协作、奉献为主基调;重塑后的公司理念:高标准创业,高水平创新;重塑后的公司精神:创业共谋发展,创新永争第一;重塑后的公司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求实效;重塑后的公司目标:把吉林石化公司建设成为中油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基于企业文化重塑的目标,结合企业文化重塑的各种方法,如领导牵引法、更新观念法、稳定结构法、训练培养法、机构作用法、目标管理法,由专业机构牵头,开展企业文化重塑工作。吉林石化公司摘掉连续六年来巨额亏损帽子,2002年在大幅减亏的条件下,2003年实现利润8亿元。第四部分是作者在通过对所服务企业--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在<WP=42>保持企业持续发展、重塑企业文化工作方面分析和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企业文化重塑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目前,企业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完全建立在金钱、物质方面的刺激上,按照管理理论,这种方法一旦超过人所承受的能力将不会再起到激励作用。而国外企业的对以人为本观念理解的实质却是以尊重人、解放人为本。对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同时,对操作层面的问题要加强重视程度,要提高执行者的素质,通过执行者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来解决重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职工的重视程度是企业文化重塑工作的关键,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企业文化重塑的重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企业文化重塑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信用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企业文化重塑只有以创新为主题,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重塑应突出企业个性;企业文化重塑要善于兼容和融合多元文化,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企业文化重塑要注意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保证;企业文化重塑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提到企业文化,我们应首先从文化的概念入手。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为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所关注。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要准确地提示一种事物的本质,必须以该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为依据。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法人实体。从社会再生产系统上看,企业的经济活动实际上是生产、交换和消费行为的总和。而这个总和又表现为经济活动与文化观念、文化氛围两个侧面。任何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组合生产要素、生产物质产品的经济单位,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在提出并不断解决技术、营销等方面问题的同时,提出并不断解决人们的观念等文化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企业的文化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人们是无法在现实的企业活动中明确地划出一条界线,把经营活动和文化截然分开。任何企业行为,任何企业产品都总是既体现企业的经济特征,同时又体现企业的文化特征。纯粹的经济和文化只存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假设中,一切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就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活动,一切文化层次也都制约着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
我个人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文化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享有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的经济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培育起来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并以此为指导、为核心的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企业的风俗、习惯、传统等,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强化起来的共同经营指导思想。它不但表现为人们的观念,同时也表现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物质产品上。
(二)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兴起源于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管理活动的组织,但管理行为的深层内涵是以文化为基础,是人的文化内涵、对人性的认识不同才造成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企业改革实践而不断深化和拓展起来的。1984 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 147 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自此,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也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1986 年,国内学者正式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名词。1988 年 9 月,全国企业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1988年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在此之后,全国各地企业文化团体相继成立,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到1992 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节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尊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不断深化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先进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发展,加快国内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国、内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兴起到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来看,国、内外企业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不同企业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具有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杰克.韦尔奇曾说,与其说我是靠规模和实力取胜,不如说我的通用电气公司主要是一个有无限文化底蕴的公司,是无限的文化底蕴领导通用公司走到今天。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大家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企业文化在今天确实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确立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为核心、追求创新与个性张扬的现代管理新模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成功企业,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出色的美国公司几乎都只是以寥寥几条主要的价值观作为其发展的驱动力,给员工以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使其发挥主动性。
二、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重塑的涵义与内容
企业文化重塑是企业根据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按照人们预先规划、设计好的企业文化目标、任务、模式,对原企业文化重新整合塑造的过程;也指对某些重组企业中的不同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塑造出新的统一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企业、企业部门间通过重组使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一般会以占优势的企业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成份,组成新的文化体系。经过整合与重塑,占优势地位的原有企业文化失去了一些特质,产生一些不同于原文化的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重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价值观念的重塑。当企业的发展或重组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成功的标准等价值观念问题产生不一致时,就需要将其规范为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这就是企业价值观念的重塑。
企业形象的重塑。企业重组或环境发生变化后的整体形象容易模糊不清,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形象的整合与重塑,让企业优良的形象树立起来,通过品牌、管理、经营业务、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使企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形象。
企业制度文化的重塑。企业在发生变化或资产重组后,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现实情况要求,重新修订适合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因素共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重塑。
企业物质文化的重塑。物质文化层面的文化要素并非可有可无。如,企业统一的着装可以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企业的商标、标志物等物质因素都会与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上、行为上发挥影响,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新的企业文化。⑸
(二)企业文化重塑的原则和程序
企业文化重塑遵循的以下原则: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精神论述”中,阐述了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为创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是企业文化重塑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南,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推动企业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机制的转变,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长远发展。
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二次人大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人为本重要性的再认识。人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还是企业文化发展丰富者。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另外,企业以人为本是以本企业的员工为中心,不能不顾本企业员工的特点和要求,也不能一味强调“领导”,忽视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自我塑造。企业文化各具特色,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人们只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文化传统来确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从而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践表明,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由企业员工自己塑造的。“松下经营哲学”是由松下为首的松下公司自己提出和推行的;“鞍钢宪法”是鞍山钢铁公司自己制定的;“大庆精神”是“大庆人”自己确定的。吉林石化公司“写、学、赶、超”活动也是通过员工自己来实现的。
重在领导。美国管理学家米勒曾说,没有一家公司在缺乏强有力的高级主管的领导下,能成功地改变其企业文化。企业领导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组织者和缔造者,企业领导居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导地位,其思想、言行、经历、学识等在企业文化重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决定了塑造企业文化重在领导的原则。
二、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11
(一)企业文化重塑的涵义与内容………11
(二)企业文化重塑的原则和程序…………12
(三)企业文化重塑的方法…………………………15
(四)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16
1、企业持续发展…………………………16
2、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则………………17
3、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关系…………18
三、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与企业持续发展…20
(一)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状况…………………20
(二)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重塑之路 ………21
1、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对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定义…22
2、中油吉林石公公司企业文化重塑的内容………22
3、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重塑的方式………25
4、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重塑的成果………26
四、企业文化重塑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7
(一)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误区…………………………27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28
三、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与企业持续发展
(一)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状况
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工、橡胶、塑料、洗涤剂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决定兴建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揭开吉化创业和发展的历史。吉化 1954 年开工建设,1957 年建成投产,1958年 1 月,经化工部批准组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形成以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主体的“吉林三大化”。1978 年开始由吉林省管理。1994 年,通过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创立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做为母公司更名为吉化集团公司。998 年,吉化集团公司划归中油集团公司。1999 年,经过新一轮的重组改制工作,核心业务为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化股份公司,非核心业务为吉化集团公司,统称为吉化公司。在这里,我们主要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为案例。
当初吉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原三大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造、扩建,建设成以煤化工为主的大型化工生产基地,完成了吉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创业。到 80 年代初,炼油装置和乙烯装置建成投产,使吉化发展成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两条原料路线并举的特大型企业,完成吉化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创业。90 年代,以 30 万吨乙烯装置全部建成投产和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生产装置为标志,完成了吉化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创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吉化开始了以重组整合、结构调整、强化管理、扭亏为盈为重点的第四次创业。
进入九十年代,吉化公司也同其他国企一样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剧痛,企业办社会,冗员,负担重,生产能力不足,产品销售不畅,员工不能正常开资,大批员工下岗、待岗。自 1999 年重组改制工作开始到 2001 年,吉林石化公司已连续 6 年巨额亏损近八十亿元,企业下岗分流职工五万人,负面影响成倍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群体性上访,自残或因生活问题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已给当地政府带来极大压力。而在岗职工思想压力极大,对企业发展的前景不乐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流失严重,剩下的职工人浮于事,企业已处于破产边缘。企业积累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已被束之高阁,这时候谈企业文化只能是纸上文字,一句空话和空想。
四、企业文化重塑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在探索企业文化重塑之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工作上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其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也存在思想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其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相比较,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对策研究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误区
思想认识层面:
一是部分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舶来品”,不适合中国国情,国人是有奴性的,管理就应该是严惩;二是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领导的事,是领导提出来的,领导的精神、要求、做法就是企业文化;三是多数职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些卡拉 OK、职工文体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关联性不大;四是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和过去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码事,只是换个新名词而已;五是认为企业文化是用来装饰门面的虚东西,是花架子;六是认为企业文化大同小异,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可以了;七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是万能的;八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固定下来的价值观,不需要重塑,也不能更改;九是认为企业文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太难,也没有时间去搞,何必自讨苦吃;十是持有 Y 理论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对职工的严格管理、严格处罚。⑽
操作层面:
一是具体业务工作中,执行者素质问题造成对企业文化重塑工作的歪曲与误解而生搬硬套,执行有误;二是执行者在工作中没有能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导致员工与执行者之间的矛盾产生和激化,导致文化重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三是执行者的工作不当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不配合企业文化重塑工作;四是部分执行者将企业文化作为包装,导致企业文化内涵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形式统一与实质背离;五是有的领导者过分强调制度化,导致非工作环节制度强化,使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六是对以人为本实质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滕昊. T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4
[2] 胡芳.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析[D].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3] 孙向阳. 小微电机制造企业PDM系统研究与开发[D]. 浙江大学 2014
[4] 陈亚斌.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质量文化改进研究[D]. 湖南大学 2013
[5] 郭凌敏. 湖南联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湖南大学 2013
[6] 谢思. 国有企业全球化经营CSR问题研究[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7] 曾智海. 盈余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研究[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8] 许霞. 社会责任采购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武汉纺织大学 2014
[9] 郭员.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D]. 云南财经大学 2014
[10] 王坤. 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研究[D]. 云南财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1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