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力负荷稳步增长。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电网企业需要不断投资来扩大配电网规模和优化配电网结构。因此,面对大量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采用科学手段对配电网投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合理安排配电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配电网的投资效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配电网投资是一个长期、滚动的动态过程,以及配电网投资建设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了对配电网投资效果的评价工作。首先,在常用的评价方法中,通常是各评价指标相互独立,无法反映一定时间范围内指标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指标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了使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配电网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该方法进行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可以从配电网建设的整体过程出发,更好的反映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和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适用范围更广,灵活性更强。其次,对配电网的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配电网投资效果的内涵,即包含配电网技术性能的改善、配电网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配电网社会效益的带动三个方面。基于配电网这三个方面的投资效果,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选取了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建立了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后续系统动力学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框架范畴。第三,基于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各关键指标的相互关系、影响关键指标的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运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了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SPSS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并对模型中的变量方程进行了设定。最后,将所建立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A市配电网投资效果的评价,发现了在原投资方案下A市配电网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改进的投资方案进行模型仿真,通过与原投资方案主要相关评价指标的对比,得到相对优化的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方法可以针对配电网建设进行较好的宏观评价与政策把握,并带有一定的预测功能,有助于明确配电网的建设方向,提高配电网的建设效率。
【关键词】:配电网 系统动力学 投资效果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N941.3;F426.6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2.1 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15-16
- 1.2.2 电力投资评价的研究现状16-19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9-22
- 2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22-34
- 2.1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22-26
- 2.1.1 系统动力学概述22
- 2.1.2 系统动力学中的系统与反馈22-24
- 2.1.3 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24-26
- 2.1.4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26
- 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基础26-31
- 2.2.1 系统动力学的变量与方程26-27
- 2.2.2 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与流图27-28
- 2.2.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28-30
- 2.2.4 系统动力学一般的建模步骤30
- 2.2.5 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软件Vensim PLE30-31
- 2.3 系统动力学与常用评价方法的比较31-32
- 2.3.1 常用的评价方法31-32
- 2.3.2 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3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4-44
- 3.1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概述34-35
- 3.1.1 配电网投资效果的内涵34
- 3.1.2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34-35
- 3.2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方法及流程35-38
- 3.2.1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35-36
- 3.2.2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36-37
- 3.2.3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选取的流程37-38
- 3.3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38-42
- 3.3.1 配电网技术性能改善评价指标39-40
- 3.3.2 配电网经济效益提高评价指标40-41
- 3.3.3 配电网社会效益带动评价指标41-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4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44-60
- 4.1 系统动力学对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适用性44
- 4.2 基于SD方法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建模步骤44-45
- 4.3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SD模型边界条件设定和参数估计45-47
- 4.3.1 模型边界条件设定45-46
- 4.3.2 模型参数估计46-47
- 4.4 基于SD方法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因果关系分析47-50
- 4.4.1 配电网技术性能改善模块因果关系分析48-49
- 4.4.2 配电网经济效益提高模块因果关系分析49-50
- 4.4.3 配电网社会效益带动模块因果关系分析50
- 4.5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的SD模型建立50-56
- 4.5.1 配电网技术性能改善模块SD评价子模型52-54
- 4.5.2 配电网经济效益提高模块SD评价子模型54-55
- 4.5.3 配电网社会效益带动模块SD评价子模型55-56
- 4.6 模型检验56-57
- 4.7 本章小结57-60
- 5 配电网投资效果综合评价实证研究60-80
- 5.1 某地区配电网概况60-61
- 5.1.1 配电网规模概况60-61
- 5.1.2 用电负荷概况61
- 5.2 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SD模型变量值设定61-64
- 5.2.1 状态变量的初始值设定61-62
- 5.2.2 常量值设定62-64
- 5.3 基于SD方法的A市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64-71
- 5.3.1 配电网技术性能改善的评价64-67
- 5.3.2 配电网经济效益提高的评价67-70
- 5.3.3 配电网社会效益带动的评价70-71
- 5.4 不同投资方案下A市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71-77
- 5.4.1 配电网不同投资方案概述71-72
- 5.4.2 不同方案下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结果72-77
- 5.5 本章小结77-80
- 6 结论与展望80-82
- 6.1 结论80-81
- 6.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6
- 作者简历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正铭;系统动力学发凡[J];上海力学;1980年02期
2 吴健中;王浣尘;苏懋康;;系统动力学及其方法论[J];系统工程;1984年04期
3 吴健中;王浣尘;苏懋康;;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J];系统工程;1985年03期
4 唐炯;第十届国际爆炸与反应系统动力学会议[J];爆炸与冲击;1986年03期
5 彭继泽;第二期“系统动力学讲习班”结束[J];系统工程;1986年05期
6 彭继泽;1986年系统动力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J];系统工程;1986年05期
7 ;一九八六年系统动力学会议在上海举行[J];经济数学;1986年03期
8 姚勇;《反馈系统动力学》简介[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7年02期
9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系统工程;1987年03期
10 ;1988年全国系统动力学学术会议[J];科学;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贤凤;王建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贾伟强;;系统动力学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桥;基于碳标签体系的政府行为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路提速改造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马鞍山市钢铁产业政策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晨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光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段云鑫;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退货物流管理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年庆;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货币政策效应[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李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网络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能源动态价格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9 黄鹏飞;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10 卢磊;基于系统动力学易腐商品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5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