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青海省矿业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8:58
   青海省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重要省份,青海省的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青海省不同矿业行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情况,为矿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使青海省矿业发展更好的为城镇化服务。研究依据发展理论和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利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青海省矿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情况。研究过程中首先收集资料,研究了青海省矿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将青海省的矿业分为煤炭开发和洗选业、石油和天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5个行业,和从业人数、年产矿量、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4个发展因子。同时从城镇人口比重、科教文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3方面初步了解青海省的城镇化情况。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海省矿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且不同的矿业发展因子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青海省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产业、人口、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6个指标,并为指标赋予了权重。然后,建立矿业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矿业发展因子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差异。研究发现,煤炭开发和洗选业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从业人数(灰色关联度为0.9966);石油和天气开采业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年产矿量(灰色关联度为0.876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从业人数(灰色关联度为0.951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从业人数(灰色关联度为0.9397);非金属矿采选业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年产矿量(灰色关联度为0.9631)。最后,在研究不同矿业发展因子对城镇化影响差异的基础上,为青海省的矿业发展提出了对策,认为青海省的矿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从业人数和工业总产值的发展,而不能一味地提高利润;同时应通过优化技术工艺来提高矿石利用率,弱化年产矿量的作用,这样才能使矿业更好的推动城镇化发展。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426.1;F299.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青海省矿业发展研究现状
        1.2.2 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
        1.2.3 青海省城镇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矿业
        2.1.2 城镇化
    2.2 基本理论
        2.2.1 发展理论
        2.2.2 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
    2.3 基本方法
        2.3.1 相关性分析
        2.3.2 层次分析
        2.3.3 灰色综合评价
3 青海省矿业和城镇化概况及问题的提出
    3.1 青海省矿业发展概况
        3.1.1 矿业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情况
        3.1.2 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2 青海省城镇化概况
    3.3 青海省矿业发展与城镇化相关性分析
    3.4 问题的提出
4 矿业发展与城镇化情况灰色综合评价
    4.1 确定系统特征序列和相关因素序列
        4.1.1 确定系统特征序列
        4.1.2 确定相关因素序列
    4.2 确定系统特征对应权重
    4.3 灰色关联度计算
        4.3.1 煤炭开发和洗选业与城镇化灰色关联度计算
        4.3.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城镇化灰色关联度计算
        4.3.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与城镇化灰色关联度计算
        4.3.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城镇化灰色关联度计算
        4.3.5 非金属矿采选业与城镇化灰色关联度计算
    4.4 综合评判计算
        4.4.1 煤炭开发和洗选业综合评判计算
        4.4.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综合评判计算
        4.4.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综合评判计算
        4.4.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综合评判计算
        4.4.5 非金属矿采选业综合评判计算
5 灰色综合评价分析和对策
    5.1 灰色综合评价分析
    5.2 对策研究
        5.2.1 扩大技术岗位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5.2.2 资源统筹规划,使矿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长效动力
        5.2.3 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和产值增加
        5.2.4 以生态质量观指导矿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良性发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科研项目
    3 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云;;中国近代矿业警察制度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2 薛璇;;再上层峰望眼开——写在中色矿业建矿四十周年之际[J];中国有色金属;2019年15期

3 吴桐;;“走出去”是中国矿业的重要抉择[J];中国有色金属;2018年22期

4 董欣;张晟南;;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掠影[J];国土资源;2017年10期

5 陈裕明;;新形势下推进云南矿业发展的思考[J];能源与节能;2016年02期

6 荣冬梅;;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6年26期

7 陈其慎;于汶加;张艳飞;谭化川;;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J];资源科学;2015年05期

8 赵小双;;智能化绿色开采:中国矿业重塑形象的起点[J];地球;2018年12期

9 蓝颖春;;中非矿业如何实现互补共赢? 首届“中非矿业投资合作伙伴论坛”观点集萃[J];地球;2016年12期

10 滕玲;;世界矿业增长依赖“中国动力” “矿业发展高层论坛”畅谈挑战与机遇[J];地球;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绪涛;中国矿业资本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吴尚昆;中国矿业外资投资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林荣琴;清代湖南的矿业开发[D];复旦大学;2004年

4 苏迅;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矛盾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5 彭秀平;矿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动态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4年

6 吴寒芬;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武钢矿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唐敏;基于熵的矿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陈其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飞;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青海省矿业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纳兰(E.NARANGARAV);中国与蒙古国采矿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朱婧姝;青海华立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查丽红;西藏天诚矿业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束明露;市场研究汉译翻译实践报告[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吴亭儒;矿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9年

7 焦少卿;CL矿业公司KPI证券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8 khanmany douangphachanh(茉莉);老挝矿业利用中国直接投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李培贤;内蒙古欣能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10 玛丽娜;中国企业投资老挝矿业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3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843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