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按不同化石能源品种的消费量估算安徽省2004—2014年CO2排放量,分析该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量及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GM(1,1)预测模型预测3种发展情景下2030年安徽省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化石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由2004年的1.64亿t上升到2014年的4.25亿t;到2030年,在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将分别达到7.51亿t、6.06亿t和4.91亿t。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消费 预测 安徽省
【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1213054) 安徽省发改委项目(J2014AHST0013)
【分类号】:F426.2;X24
【正文快照】: 0引言2014年12月6日,在秘鲁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发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的CO2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在低碳发展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必然导致C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欣;李国柱;;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2 佘孝云;何斯征;黄东风;;浙江省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3 张立军;;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基于广东的实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陈春桥;汤小华;;福建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春艳;张倩肖;;能源消费与反污染的策略优化——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动态优化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张宏武;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吕雪峰;;辽宁省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3期
8 杨玉含;刘峰贵;陈琼;周强;丛晓明;刘佩;;2000-2008年青海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9 ;控制住“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年05期
10 曲卫华;颜志军;;能源消费对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敏;徐天祥;;山东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李瑞萍;郭雪梅;;能源消费对气温增暖影响实证分析——以山西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4 陈春桥;杜启云;胡小强;钟振远;欧阳洁;;北京市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6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C];2014年
5 高丽君;刘正林;;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李艳梅;杨涛;;产业结构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开头”与“结尾”[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楚惠萍;有效控制区域能源消费总量[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王砚;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将低于65%[N];证券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岳跃国;能源消费总量能控制住吗?[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赵国法;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增加[N];消费日报;2006年
6 王静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利用率[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庄言;节能减排需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倒逼作用[N];机电商报;2012年
8 记者 姚雷 王嵘;能源消费转型 助力缓解雾霾[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记者 张路;上海: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削减26%[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张海旺 范宝虹;谨防保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都峰;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能源消费总量分配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尧萍;中国“十二五”及2020年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翟佳羽;河北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3 黄亚丽;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经济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王邦鲲;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春博;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传星;江苏省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淼;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分析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s
本文编号:308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30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