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02: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前的国情下,我国在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等等出现了一些困难,若是要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工具。然而,结构的优化凸显重要,根据我国国情来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来说均是不合理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然而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此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优化、共同的正方发展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协同理论和碳减排的相关文献,并在后一章节归纳和整理了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文献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选取了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在2001-2014年的协同度,结果与协同度标准进行对比可知协同度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之后根据Kaya恒等式进行公式变换,把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放到同一等式中,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预测出2030年我国各个产业的能源强度和居民生活用能消费量,以GDP最大化、能源消费量最小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以及能源消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相关软件求解模型,并根据模型求解的结果来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计算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在2030年的协同度,并与协同度标准进行印证,印证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出的结果的确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的提高。最后,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提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以及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协同度 多目标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1 绪论16-23
  • 1.1 研究背景16-19
  • 1.2 研究意义19-20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20-21
  • 1.4 论文的创新点21-22
  • 1.5 技术路线图22-23
  • 2 文献综述23-33
  • 2.1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文献回顾23-25
  • 2.2 产业结构优化文献回顾25-27
  • 2.3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文献回顾27-29
  • 2.4 协同理论文献回顾29-30
  • 2.5 碳减排文献回顾30-32
  • 2.6 文献评述32-33
  • 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分析33-46
  • 3.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33-36
  • 3.2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36-38
  • 3.3 我国碳排放现状38-39
  • 3.4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39-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度评价46-62
  • 4.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47-51
  • 4.2 协同度评价指标的选取51-52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52-56
  • 4.4 模型的构建与计算56-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5 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模型的构建62-80
  • 5.1 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思路63-64
  • 5.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模型建立64-72
  • 5.3 模型的求解72-77
  • 5.4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的印证77-79
  • 5.5 本章小结79-80
  • 6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的政策建议80-87
  • 6.1 政府部门做好统筹规划80
  • 6.2 相关政策的施行80-83
  • 6.3 树立、宣传健康的碳减排发展理念83-84
  • 6.4 技术创新84
  • 6.5 第二产业着重调整,,第三产业大力发展84-85
  • 6.6 对政府官员施行低碳考核制度85
  • 6.7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低碳经验85-87
  • 7 结论与展望87-89
  • 7.1 结论87-88
  • 7.2 不足与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7
  • 作者简历97-99
  • 学位论文数据集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年01期

2 江文;1992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4年03期

3 周天洪;北京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对比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2期

4 ;中国将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J];江西电力;2002年02期

5 马宪国;俞增盛;;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及调整规划探讨[J];上海节能;2002年05期

6 田志勇;关忠良;王思强;;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的熵应用研究[J];中国能源;2008年10期

7 马晓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J];中国能源;2008年10期

8 ;广东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渐唱主角[J];广东经济;2009年10期

9 石晓妹;张燕;;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益实证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8期

10 戚红艳;吴寿平;;广西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J];绿色科技;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杰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耿喜梅;;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关系探析——以1978—2010年为研究对象[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宁;湛必云;刘辉;;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晓芳;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路径[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一鸣;能源消费结构错位拖累产业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邓琴 通讯员 刘德俊;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N];韶关日报;2009年

4 蒋悦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存隐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超义;减少煤炭使用量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见习记者 阙燕梅;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速[N];期货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文波;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郭惠 姚雷;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用电比重[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吕继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N];宁夏日报;2014年

10 致公党市委副主委 刘晓光;加速结构调整 促进节能降耗[N];抚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新东;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基于3E系统协调的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玉新;减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郭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综合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何源;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杨亚会;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效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龚成武;基于能源强度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宋铖;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郭均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洪晓芸;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10 马贤麟;经济增长进程中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政策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70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