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05年
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磊
【摘要】: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未来企业组织的发展,企业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最优化地组合生产经营各要素。而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首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的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精髓,更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研究激励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运用激励的原则和方法,以便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提高组织效率,有利于人人力资源的管理。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论述了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介绍了国内外管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对激励的不同理解,对他们的定义做出了总结及本人对激励的理解(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对激励思想的四个发展阶段做了简要的介绍。回顾了国内外主要的激励理论(如需要理论、X理论和Y理论、公平理论、同步激励理论等),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建议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动机和需要,根据其不同差异、组织环境、人文因素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 第二部分 通过前部分对国内、外主要激励理论的回顾及简要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管理状况,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企业管理意识落后、盲目激励、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认为激励就是奖励、缺乏沟通、重激励轻约束、激励过度。)及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激励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其意义有: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建立和谐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7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建明;;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提高思想工作成效——论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在海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沈铁锋;;论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运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3 王文静;付秀梅;;完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浅析[J];经营管理者;2008年13期
4 李治买;;激励理论与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发现;2007年S1期
5 吴晋丽;;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人本思想[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曾繁旭;马骁;;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10期
7 宋雨林;;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8 陈晓;;关于酒店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宋建军;;酒店业激励理论应用现状及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许学梅;嵇东海;许方维;;激励研究综述及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N];长江日报;2005年
2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N];中国人口报;2002年
3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N];淮南日报;2005年
5 程伟礼;[N];解放日报;2004年
6 张道航;[N];经济日报;2005年
7 何平 李彦彬;[N];人民日报;2004年
8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N];安康日报;2006年
9 李步云;[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安有太 文其祥;[N];兵团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硕亮;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孔宪香;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卫丰;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赵磊;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韩晋东;“以人为本”背景下县级政府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雨心;佳音英语培训中心员工激励方案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9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关键词: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