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矿山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建设绿色矿山的哲学思考
【摘要】: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日渐短缺,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转变矿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矿山是在当前全球变化和新的经济形势下对矿业发展道路的重新定位,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论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绿色矿山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在建设绿色矿山中存在的“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凸显”等的问题,运用地学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绿色矿山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绿色矿山是在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按照科学、低耗、高效、环保的绿色理念和要求,将经济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生态发展模式。其次,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人类思维模式的转型做了分析研究,分别是价值观转型、哲学观转型、生产和生活模式转型,指出了人类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树立一种自然生态的价值观,转变传统的加工生产工艺,建立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由高污染、高消耗、高浪费的固化性质生活模式转变为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最后,论文论述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实践导向,即:(1)绿色矿山建设是提高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缓解生态危机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发展模式;(2)在充分利用和改进适合绿色矿产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同时,要全面考虑绿色、生态、环境等因素在技术创新中的促进作用;(3)要完善矿山制度建设,加强对环境立法和实践活动中脱节问题的重视;(4)要构建绿色生态文化体系,将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及循环生态理念理融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指出绿色矿山所遵循的原则不仅可以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同时也为社会和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矿业建设走上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关键词】:绿色矿山 人地矛盾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12-14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4-16
- 第一章 绿色矿山的理论基础及其哲学问题16-31
- 第一节 绿色矿山概述16-22
- 一、绿色矿山的内涵与外延16-19
- 二、绿色矿山的建设格局与成效19-22
- 第二节 建设绿色矿山的理论基础22-26
- 一、阶梯式发展理论22-24
- 二、人地关系理论24-25
- 三、循环经济理论25-26
-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26
- 第三节 建设绿色矿山的哲学问题研究26-31
-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26-27
-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7-28
- 三、人地矛盾日益凸显28-31
- 第二章 建设绿色矿山中的思维模式转型31-45
- 第一节 价值观转型31-35
- 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31-32
- 二、建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32-34
- 三、确立自然价值的价值观34-35
- 第二节 自然观转型35-38
- 一、人类服从自然——史前萌芽时代35-36
- 二、人类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代36-37
-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时代37-38
- 第三节 生产方式转型38-41
- 一、生产理念转型38-39
- 二、生产工艺转型39-41
- 三、经济模式转型41
- 第四节 生活方式转型41-45
- 一、传统生活方式41-42
- 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42-43
- 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43-45
- 第三章 建设绿色矿山的模式探索45-54
- 第一节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45-48
- 一、资源利用高效化45-46
- 二、生产过程清洁化46
- 三、企业管理严格化46-47
- 四、矿区环境生态化47-48
- 第二节 建设绿色矿山的实践导向48-54
- 一、确立绿色矿山建设模式49-51
- 二、推进绿色技术全面革新51-52
- 三、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制度52
- 四、构建绿色生态文化体系52-54
- 结论54-55
- 致谢55-57
- 参考文献57-64
- 附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圣明;;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大力推进全省绿色矿山的创建工作——在全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浙江国土资源;2008年07期
2 ;精心组织 力求实效 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J];浙江国土资源;2008年07期
3 李风;;绿染“东海之滨”——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记略[J];国土资源通讯;2008年14期
4 张煜;姚旭升;;内蒙古9家企业通过了自治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初审[J];西部资源;2012年04期
5 丁全利;;我国绿色矿山建设透视[J];国土资源;2014年04期
6 吴新选;王权利;丁天瑞;周星;;王村煤矿绿色矿山建设的探讨[J];陕西煤炭;2014年02期
7 ;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 扎实推进绿色矿山的创建[J];浙江国土资源;2008年07期
8 吕苑鹃;;国土资源部: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J];国土资源;2010年08期
9 ;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J];国土资源;2010年08期
10 高宝明;;内蒙古推选的10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接受全国评审[J];西部资源;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巧红;宋强军;;凤矿创建绿色矿山研究[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2 温吉洋;郭守仁;番明江;;打造绿色矿山实现可持续发展[A];煤矿固体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3 吕新前;杨卫东;;建设绿色矿山是对生态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尹亮;;做好职业健康工作 促进绿色矿山发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荣;;创建现代绿色矿山的方法探索与实践[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建明;李赫;;振东煤业在绿色矿山建设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的探索与实践[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化民;;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凤山矿绿色矿山简介[A];中国水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指南[C];2013年
8 ;国土资源部关于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公告[A];中国水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指南[C];2013年
9 苏明;任维燕;;构建“五大版块”,支撑绿色矿山建设[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10 于经;;邢东矿创建绿色矿山的实践与创新[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迎新 俞建强;宁波“绿色矿山”创建进展顺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通讯员 傅轩;富蕴县加强“绿色矿山”建设[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3 蔡天宇;杭州开展创建省级绿色矿山达20家[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记者 高轶鹏;实施蓝天绿地工程 致力建设绿色矿山[N];平顶山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任存鹏;重塑绿色矿山[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黄丽莉;我市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N];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杨秋玲;我国已有459家国家级绿色矿山[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丁全利;我国力争到2020年建成600家国家级绿色矿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许光辉;河北:绿色矿山最高补贴六百万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曾强;环保任务紧迫 建设绿色矿山需标本兼治[N];中国工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斌;我国绿色矿山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芳;系统论视角下的绿色矿山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彦;建设绿色矿山的哲学思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薛藩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及实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武建稳;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杨帅;黑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浦;鹤岗新岭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刘旭;绿色矿山建设的社区和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严慧;大屯矿区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苗迎春;大冶铁矿绿色矿山建设途径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10 靖培星;井工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4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5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