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1:09

  本文关键词: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碳排放权 初始分配 交易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控制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型市场机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对此,研究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和建筑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对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现状,发现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建筑排放主体参与度低,市场流动性较差;交易地点局限性较强,各试点城市碳交易系统独立性较强;能耗限额标准不完善,能耗监测系统不完备;法律与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通过比较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状况,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法律与政策环境、市场培育、初始分配机制和特色机制的设立等方面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22个一般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提取4个主要因素,其中建筑碳交易监管制度和保障机制是影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首要因素。此外,碳交易相关法律政策与市场培育、建筑排放主体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了解程度、建筑排放主体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等也是影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主要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强建筑碳排放权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立法与政策制度、加强建筑碳交易的宣传教育、设置建筑碳交易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和具体建议。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的相关理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碳排放权 初始分配 交易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426.92;F83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6
  • 1.4.1 研究方法13
  • 1.4.2 技术路线13-16
  • 2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理论基础16-22
  • 2.1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的相关概念16-20
  • 2.1.1 建筑碳排放权的含义16-17
  • 2.1.2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内涵17-18
  • 2.1.3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的内涵18-20
  • 2.2 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的理论基础20-21
  • 2.2.1 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20
  • 2.2.2 外部性理论20
  • 2.2.3 稀缺性理论20-21
  • 2.2.4 总量控制观点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3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现状和问题22-38
  • 3.1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现状22-35
  • 3.1.1 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22-23
  • 3.1.2 市场现状23-28
  • 3.1.3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机制28-31
  • 3.1.4 测量、报告和核查(MRV)制度31-32
  • 3.1.5 特色机制的设立32-35
  • 3.2 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35-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4 发达国家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经验借鉴38-55
  • 4.1 发达国家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状况分析38-47
  • 4.1.1 欧盟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状况39-42
  • 4.1.2 日本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状况42-45
  • 4.1.3 美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状况45-47
  • 4.2 发达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对比47-50
  • 4.3 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比较50-53
  • 4.4 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经验借鉴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5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影响因素研究55-67
  • 5.1 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55-58
  •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58-65
  • 5.2.1 研究方法、问卷设计和样本选取58-59
  • 5.2.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59-60
  • 5.2.3 数据分析60-63
  • 5.2.4 结果讨论63-65
  • 5.3 本章小结65-67
  • 6 促进建筑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67-70
  • 6.1 完善相关立法与政策制度67
  • 6.2 加强建筑碳排放权市场的监管67-68
  • 6.3 加强建筑碳交易的宣传教育68-69
  • 6.4 设置建筑碳交易的激励机制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7 结论和展望70-72
  • 7.1 主要研究结论70-71
  • 7.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76-77
  • 附录77-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琪;王兆旭;;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J];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2 刘毅;;欧盟排污份额初始分配及其启示——对欧盟第87号令的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3 孙丹;马晓明;;碳配额初始分配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2期

4 刘明明;卢群群;;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域外考察[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瞿伟,李峻峰;排污许可证初始分配的若干模式分析[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5期

6 宋晓丹;温尚杰;;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中的权利配置与救济[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朱玲;徐伟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郑玮;;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设定的探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9 何梦舒;;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研究——基于金融工程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10 程扬;柯兴;段宁;;区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应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莉;流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2 朱玲;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张红园;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杨帆;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冯翠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主要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陈艳艳;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原则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邢娜;欧盟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分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一;区域内水权初始分配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陈丽丽;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楚君;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4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664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