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部品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动态选址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部品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动态选址研究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现今我国土地出让费用持续增加,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建筑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建筑施工模式——预制装配式施工应运而生。部品部件作为装配建筑体系的基础构件,其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部品部件配送中心选址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总结设施选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处的实际动态环境,综合考虑影响选址的宏、微观因素,对建筑施工企业部品部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预制装配式施工、建筑部品部件、动态规划等的相关概念,并对预制装配施工方式下的建筑部品部件物流配送特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2)第一阶段选址初选主要从影响建立配送中心的宏观因素(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着手,构建了建筑施工企业配送中心初选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粗糙集理论对各备选点进行评价,选取评价值高的备选点作为第二阶段的选址的备选点。(3)第二阶段选址考虑客户需求量和物流成本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构建了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配送中心动态选址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终确定在规划期内随时间变化的最优选址布局轨迹,该选址方案能精确地反映何时需要转换成新的选址布局,以及应该转换成怎样的布局。(4)利用本文提出的选址思路和模型对C建筑施工企业“十三五”期间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并代入构建的模型中,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求解,最终确定了C企业在不同时期内选择配送中心的具体位置和数量,以及每个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 配送中心 粗糙集 动态选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92;F2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4
- 1.2.1 建筑业物流配送中心研究现状10-11
- 1.2.2 设施选址模型及算法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5-17
- 2 建筑部品部件动态选址基础17-28
- 2.1 建筑部品部件特征分析17-22
- 2.1.1 建筑工业化发展背景17-18
- 2.1.2 预制装配施工的基本过程18-19
- 2.1.3 建材部品化发展历程19-21
- 2.1.4 部品部件物流配送特征21-22
- 2.2 动态规划选址分析22-24
- 2.2.1 基本理论22-23
- 2.2.2 动态规划核心要素——多阶段决策23
- 2.2.3 动态规划在选址中的应用23-24
- 2.3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因素与步骤24-28
- 2.3.1 选址考虑因素24-25
- 2.3.2 选址步骤25-28
- 3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初选28-36
- 3.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初选思路28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8-29
- 3.3 现有评价方法介绍及比较分析29-30
- 3.4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初选过程30-36
- 3.4.1 构建备选点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信息表31-32
- 3.4.2 评价指标值归一化及离散化32-33
- 3.4.3 评价指标约简33
- 3.4.4 确定权重值33-35
- 3.4.5 备选点初选结果确定35-36
- 4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动态选址模型构建36-46
- 4.1 选址问题描述36-37
- 4.2 模型构建思路37-41
- 4.2.1 条件假设37-38
- 4.2.2 符号定义38
- 4.2.3 数学模型38-41
- 4.3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41-46
- 4.3.1 动态选址模型的算法41-42
- 4.3.2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42
- 4.3.3 模型求解的基本步骤42-46
- 5 C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用46-63
- 5.1 C企业现状分析46-49
- 5.1.1 C企业简介46
- 5.1.2 C企业物流特点及现状分析46-49
- 5.1.3 C企业物流配送需求分析49
- 5.2 C企业配送网络节点选址应用49-62
- 5.2.1 数据来源说明49
- 5.2.2 C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备选点初选49-55
- 5.2.3 C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决策55-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6 总结与展望63-64
- 6.1 研究总结63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霞;马宏伟;吴青松;;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年11期
2 胡志华;孙志强;郭欢欣;;基于鲍摩-瓦尔夫模型的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年07期
3 李艳冰;徐克林;朱伟;;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求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成律;冯定忠;蒋革;;不确定需求下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董开帆;干宏程;张惠珍;;考虑经济性和时效性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郑勋,杨家其;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原则与优化方法[J];交通科技;2001年06期
7 霍红;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4年02期
8 蔡银燕,曾凤梅,周晓琦,李鹏斌;基于范围限制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09期
9 刘倩;;模拟退火算法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8年08期
10 晏湘涛;李东;匡兴华;;基于共识度决策的军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申福军;周建勤;;生产企业的区域配送中心选址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2 任晓雯;;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均值-方差-熵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吕运之;刘婧珏;徐晓璐;;基于神经网络和SVM配送中心选址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孙晓飞;张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5 孙晓飞;张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肖健梅;王锡淮;付宇;;改进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郜振华;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威尔(Wael TRIKI);面向大宗商品电子批发市场的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选址及车辆运输优化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万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臣静;随机中断情境下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汪任安;基于企业双层决策机制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宋冠良;生鲜农产品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孟宇;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年
5 郑岩;基于改进CFLP模型的H公司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曾琴云;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宋艳;XT公司备件服务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胡朝阳;基于免疫优化算法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9 曹译文;考虑横向转运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颜方平;基于联合补货策略的配送中心选址-库存联合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2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68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