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Plant某企业发动机装配线平衡改善
本文关键词:基于eM-Plant某企业发动机装配线平衡改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口益加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调整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的必经之路。制造业最基础的生产流程设计规划和重组方法之一就是生产线平衡,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按照作业要素的优先关系将作业分配给合适的工作站,确定合适数量的工位,实现生产线平衡,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本文在对某企业装配线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阅读了大量改善装配线平衡的相关方法资料,总结和分析了传统工业工程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改善装配线平衡问题上的优缺点。虽然传统的工业工程方法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在改善该问题方面的相关理论方法比较成熟,但是其缺点是在持续改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多变,装配线的改善也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针对持续改善问题以及近年快速发展的仿真技术带来的优势,本文最终采用工业工程方法、遗传算法和可视化仿真方法相结合,使用软件Plant Siulation进行装配线仿真。运用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对生产流程进行合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装配线生产的基本数据,对于解决这类具有一定难度的优化组合问题,对作业要素的最优配置方案一般采用遗传算法得到求解结果,利用可视化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将企业现实的装配线在计算机的环境中模拟。要将现实的生产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首先需要将生产过程用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出来,借助计算机的相关设备和现有的生产方式,利用模块化逻辑思维,建立模型代替实物进行仿真、设计和分析。仿真技术是以系统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拟研究,因此不受实际生产的干扰,可以灵活的对生产现状进行跟踪和及时调整,以此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本文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改善研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改善方法适合与该发动机装配线相似的其他装配线,在减少企业资源浪费和节约经济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工业工程 遗传算法 装配线平衡 仿真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TP39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引言9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内容13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2 理论综述15-24
- 2.1 工业工程定义15
- 2.2 工业工程方法15-17
- 2.2.1 程序分析15-16
- 2.2.2 操作分析16-17
- 2.2.3 现场管理17
- 2.3 装配线平衡问题分类17-18
- 2.4 混合装配线18-19
- 2.4.1 混合装配线生产平衡18
- 2.4.2 合装配线平衡的数学方法18-19
- 2.5 装配线平衡方法19-21
- 2.5.1 装配线平衡改善一般方法19-20
- 2.5.2 装配线平衡改善仿真方法20-21
- 2.5.3 装配线平衡改善遗传算法21
- 2.6 遗传算法21-22
- 2.6.1 遗传算法21
- 2.6.2 标准遗传算法的一般操作21-22
- 2.7 本章小结22-24
- 3 离散事件仿真与发动机装配系统模型构建24-38
- 3.1 离散事件仿真24-28
- 3.1.1 离散事件仿真概念24
- 3.1.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24-25
- 3.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步骤25-27
- 3.1.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元素27-28
- 3.1.5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步骤28
- 3.2 发动机装配系统28-32
- 3.2.1 发动机混流装配的结构和特点28-29
- 3.2.2 发动机的装配流程29-32
- 3.2.3 模块化思想32
-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32-34
- 3.4 SimTalk编程语言及遗传算法的实现34-37
- 3.4.1 SimTalk编程语言34-36
- 3.4.2 遗传算法调用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4 装配线平衡仿真优化应用案例38-48
- 4.1 案列描述38-39
- 4.2 企业车间生产信息收集整理39-40
- 4.3 柴油发动机装配线平衡问题描述40-41
- 4.3.1 柴油发动机装配线现状分析40-41
- 4.3.2 柴油发动机装配线平衡改善方法选择41
- 4.4 柴油发动机装配线可视化仿真41-47
- 4.4.1 装配线模型构建的软件选择41
- 4.4.2 装配线仿真模型问题分析41-42
- 4.4.3 装配线优化仿真流程设计42
- 4.4.4 装配线仿真模型的方法选择42-43
- 4.4.5 装配线仿真模型的模块化设计43
- 4.4.6 Plant Simulation模型构建43-45
- 4.4.7 仿真模型优化45-46
- 4.4.8 结果分析和改进方案46-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行;张其松;;蚁群算法在装配线平衡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8年12期
2 王红军;赵建辉;;基于遗传的装配线平衡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0期
3 陆叶;苏平;;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建模与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5期
4 苑明海;许焕敏;李东波;;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21期
5 查靓;徐学军;余建军;宋莉波;;运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直线型和U型装配线平衡问题[J];工业工程;2010年06期
6 李明;李珊;夏绪辉;唐秋华;郑巧仙;;大规模多工位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规则组合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1期
7 郑巧仙;李明;李元香;唐秋华;;求解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J];电子学报;2014年05期
8 张则强;程文明;钟斌;王金诺;;求解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一种改进蚁群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08期
9 郑巧仙;李元香;李明;唐秋华;鲁素丽;;面向第Ⅱ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蚁群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5期
10 刘俨后;左敦稳;张丹;;随机作业时间的装配线平衡问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海宝;曾桂银;张四华;陈雪菱;张锐;;基于位置权执法的装配线平衡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晓龙;张新敏;;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装配线平衡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尔飞;双边装配线平衡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郑巧仙;求解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蚁群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苑明海;可重构装配线建模、平衡及调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配置及装配线优化调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曾洪鑫;基于状态树与时间处理的机械产品流水装配生产计划与调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液压转向器厂装配线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2 何佳;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建设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3 易建洋;空间受限的混合装配线平衡与物料配送协同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风岗;基于Witness的混合流水线的平衡与仿真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6年
5 秦赵辉;基于Plant Simulation的道路机械装配线的合并与平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杜泽;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阀门柔性装配线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汪圆;飞机脉动装配线平衡方法与人员调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凤;基于eM-Plant某企业发动机装配线平衡改善[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9 樊然;混流U型装配线平衡的优化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10 朱振杰;机械产品装配线平衡问题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9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69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