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战略转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21:02

  本文关键词: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战略转型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工业园区 四新经济 战略转型 产业定位


【摘要】:城市工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伴随着2014年四新经济的提出,上海将以“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来推动今后的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上海各大城市工业园区正在加快调整自己的转型步伐,在新背景下探索符合自身园区的发展方向,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吸引高新科技产业入园,从而改善园区现有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局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四新经济背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支撑,运用AHP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四新经济下的上海城市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工业园区发展四新经济基础、潜力等要素展开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上海城市工业园区的战略转型对策。以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为例开展个体研究,对于宝山城市工业园区成功转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上海城市工业园区的成功转型提供参考。本文一共有六章。前两章对本文分析的城市工业园区和四新经济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在概述国内外城市工业园区的研究成果上,总结了相关理论,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第三章构建指标体系,对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的四新经济基础和发展四新经济的潜力,以及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做出了评价。第四章是在评价基础上,以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合四新经济背景和相关战略理论,提出了宝山城市工业园区转型的整体战略思路,提出了具体转型对策,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以及转型的目标和阶段重点。第五章是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和实例分析上,以小见大进行归纳,对上海城市工业园区的转型路径进行探究。最后一章是小结,总结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工业园区 四新经济 战略转型 产业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4
  • 1.2.1 研究内容13-14
  • 1.2.2 研究方法14
  • 1.3 研究创新点和设计方案14-17
  • 1.3.1 研究创新点14-16
  • 1.3.2 设计方案16-17
  • 第二章 城市工业园区相关理论综述17-38
  • 2.1 概念界定17-27
  • 2.1.1 四新经济概念17-21
  • 2.1.2 城市工业园区概念界定21-26
  •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26
  • 2.1.4 生产性服务业26-27
  • 2.2 战略转型相关理论27-31
  • 2.2.1 增长极理论29-30
  • 2.2.2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30-31
  • 2.3 城市工业园区研究综述31-38
  • 2.3.1 国外城市工业园区研究综述32-33
  • 2.3.2 国内城市工业园区研究综述33-35
  • 2.3.3 国外和国内的研究对比分析35-38
  • 第三章 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评价38-66
  • 3.1 上海城市工业园区发展概况38-44
  • 3.1.1 发展阶段38-39
  • 3.1.2 发展现状39-41
  • 3.1.3 发展特点41-44
  • 3.2 园区评价的过程设计44-50
  • 3.2.1 评价对象选取44-45
  • 3.2.2 评价方法选择45-46
  • 3.2.3 评价指标选择46-47
  • 3.2.4 权重系数设置47-50
  • 3.3 园区评价模型的建立50-57
  • 3.3.1 评价四大模块分析50-52
  • 3.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52-55
  • 3.3.3 基于DEA模型的评价方案55-57
  • 3.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57-66
  • 3.4.1 四新发展基础结果分析57-59
  • 3.4.2 四新发展潜力结果分析59-61
  • 3.4.3 四新发展模式结果分析61-62
  • 3.4.4 持续发展结果分析62-63
  • 3.4.5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63-66
  • 第四章 实例分析-宝山城市工业园区战略转型研究66-88
  • 4.1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环境66-75
  • 4.1.1 案例选择依据66
  • 4.1.2 内部环境分析66-71
  • 4.1.3 外部环境分析71-74
  • 4.1.4 评价结果分析74-75
  • 4.2 转型整体思路75-81
  • 4.2.1 转型基本原则75-76
  • 4.2.2 转型基本思路76-79
  • 4.2.3 战略整体定位79-81
  • 4.3 战略转型具体对策81-84
  • 4.3.1 传统产业改造对接四新81-82
  • 4.3.2 制造产业提升催生四新82-83
  • 4.3.3 战略产业领域培育四新83-84
  • 4.4 转型阶段和重点84-86
  • 4.4.1 转型阶段划分84-85
  • 4.4.2 转型重点工作85-86
  • 4.5 本章小结86-88
  • 第五章 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转型重点88-96
  • 5.1 园区转型的宏观产业方向88-89
  • 5.1.1 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88
  • 5.1.2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88-89
  • 5.1.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89
  • 5.2 与四新经济的微观对接89-96
  • 5.2.1 业态重组89-92
  • 5.2.2 模式重组92-96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96-99
  • 6.1 研究总结与启示96-97
  • 6.1.1 理论研究总结96
  • 6.1.2 实践研究总结96-97
  • 6.1.3 相关研究启示97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97-99
  • 参考文献99-10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03-104
  • 致谢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百镇;城市转型:周期、战略与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2 ;城市转型:建设可亲近、可依托城市[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3 肖桂华;;聊城市工业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J];中国科技产业;2012年09期

4 王桂华;;中国城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多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10期

5 骆子程;齐经生;;有关中型城市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经济管理;1984年08期

6 ;浙江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的三种形式[J];计划工作动态;1985年09期

7 王永江;刘牧雨;;城市工业向乡村扩散的作用与意义[J];学习与研究;1985年05期

8 ;城市工业要向农村扩散[J];财政;1985年01期

9 ;我国部分城市工业发展动态[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10 梁智,温蕾;武汉与国内其他大城市工业行业增长方式比较研究〈上〉[J];长江论坛;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理查德·V·奈特;冯炳昆;;持久性发展与适合居住的城市[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2 盛鸣;;转型期我国大城市工业空间演进及其影响要素刍议——以石家庄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泰涛;王如松;;城市工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4 关阳;;基于心理和生理实验的城市体验设计的科学研究——城市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光庭;;试论构建宜居城市的几个关系[A];建设宜居城市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怡星;;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闫岩;朱郁郁;;省域次位城市发展路径的探索——以株洲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姚德民;王绍军;;我国城市化的效益分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西尔维亚·瑟拉普;杜恺;;作为社会秩序概念的城市[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10 赵振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化[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唐婷 田甜;我省启动城市工业灾害整治[N];湖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黄雄;湖南:防治城市工业灾害[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3 马丹 记者 尹雪;白城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N];吉林日报;2013年

4 李铁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奎福;城市精神在呼唤[N];辽源日报;2013年

6 李邦田;聊城市工业考察团来我市[N];济宁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雄;别让工业灾害变成百姓身边炸弹[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8 丹阳市规划局副局长 谢安坤;浅议城市特色研究的理论构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胡稳 通讯员 程文科;安全生产锁定“13项”整治[N];常德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司建楠;城市工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N];中国工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传滨;城市工业产业规划与调整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素军;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力;资源型城市工业地段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炬;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晨峰;城市化,,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海超;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明贵;城市规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李玉荣;中国共产党由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城市发展视角下双年展的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2 吉志勤;四新经济下上海城市工业园区战略转型对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3 孙U

本文编号:708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708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