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SJN公司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3:03

  本文关键词:SJN公司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策略 降低成本 碳排放


【摘要】: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国家为了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水平先后在七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并拟于2017年建立全国碳交易平台。在此政策环境下,企业将会增加一项新的资源——碳排放权,如果管理不善企业可能将付出超额成本。SJN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能源企业,受碳交易政策的影响较大,按照现在的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水平来看,SJN公司将是碳排放权的净购入方,每年将增加约3亿元的碳排放成本,将对SJN公司盈利水平和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本文拟以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排放权理论原理,通过收集典型重点子公司的碳排放数据,深入分析SJN公司碳排放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能源企业的碳排放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符合SJN公司禀赋特征的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经过研究分析SJN公司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首先,SJN公司应以管控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水平为主,火电企业碳排放量占SJN公司全集团碳排放量的79%,降低全集团的碳排放成本就要紧抓火电企业碳排放这个关键环节,通过改造现有装备技术水平、优化管理流程、升级管控软件降低火电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其次,建立碳排放管控指标的监管系统,做到碳排放管理常态化,碳排放情况实时管控;第三,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增加碳排放配额出售收入或抵消内部碳排放配额;最后,建立统一的碳资产管理体系,依靠规模优势,从全局出发大局出发,统筹管控降低SJN公司的碳排放成本。
【关键词】:策略 降低成本 碳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F406.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10
  • 1.3 相关研究评述10-15
  • 1.3.1 碳交易文献综述10-11
  • 1.3.2 公司碳交易文献综述11-12
  • 1.3.3 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对碳排放成本影响文献综述12-13
  • 1.3.4 国外碳交易文献综述13-14
  • 1.3.5 碳配额分配及低碳指标体系文献综述14-15
  • 1.4 论文的结构15-17
  • 第2章 理论依据17-23
  • 2.1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17-19
  • 2.1.1 低碳经济定义与内涵17-18
  • 2.1.2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18-19
  • 2.2 能源环境经济理论19-21
  • 2.3 本章小结21-23
  • 第3章 SJN公司碳排放现状分析23-43
  • 3.1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情况23-25
  • 3.1.1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效显著23-24
  • 3.1.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24-25
  • 3.1.3 碳排放管控新常态对集团中长期发展的影响25
  • 3.2 SJN公司碳排放结构及规模25-35
  • 3.2.1 各业务板块排放总量分析27-29
  • 3.2.2 燃煤纯发电机组碳排放情况29-35
  • 3.3 SJN公司新能源规模35-36
  • 3.4 SJN公司是碳配额的购买方36-40
  • 3.5 本章小结40-43
  • 第4章 降低碳排放成本的应对策略43-57
  • 4.1 能源行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43-53
  • 4.1.1 国外典型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43-45
  • 4.1.2 国内典型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45-52
  • 4.1.3 央企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特点52-53
  • 4.2 降低碳排放成本可选策略53-55
  • 4.2.1 提高技术降低碳排放成本53-54
  • 4.2.2 投资新能源增加碳交易收入54-55
  • 4.3 本章小结55-57
  • 第5章 SJN公司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57-71
  • 5.1 重点降低火电板块碳排放成本57-63
  • 5.1.1 直接路径是改造既有发电机组57-59
  • 5.1.2 间接路径是可再生能源替代59-60
  • 5.1.3 外部路径是参与碳交易市场60-61
  • 5.1.4 潜在路径是研发实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61
  • 5.1.5 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可行分析61-63
  • 5.2 建立碳排放管控指标63-64
  • 5.2.1 将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63
  • 5.2.2 将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作为电力板块约束性指标63-64
  • 5.2.3 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引导性指标64
  • 5.2.4 研究制定集团碳排放峰值目标64
  • 5.3 推进核定自愿减排量开发64-67
  • 5.3.1 光伏类可再生能源65
  • 5.3.2 风电类可再生能源65-66
  • 5.3.3 水资源类可再生能源66
  • 5.3.4 其他可再生能源66-67
  • 5.4 建立SJN碳资产管理公司67-70
  • 5.4.1 统一碳排放核算67-68
  • 5.4.2 统一核定自愿减排项目开发68
  • 5.4.3 统一碳配额申请68-69
  • 5.4.4 统一碳资产调配69
  • 5.4.5 统一碳资产交易69-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2 孙敬水;;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靖s,

本文编号:71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71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