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23 01:12
本文关键词:大理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周城扎染 市场转型 生产方式 困境 理论分析
【摘要】:民族文化资源日益成为了现代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中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不断地得到解构与重构。白族扎染作为周城村的民族特色手工艺,贯穿于白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白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写照,在与旅游市场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周城扎染实现了从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的转化。扎染的产业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周城白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变迁,并折射出了周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特征。周城扎染手工艺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大众文化消费和旅游业的冲击,自2010年以来,周城白族扎染的文化社会功能被逐渐削弱,市场不断萎缩,产品生产和销售停滞不前,周城扎染产品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互动过程中,其市场、产业形态、产品类型、生产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应地,周城白族扎染产业呈现出多种新型业态。伴随着扎染市场的变迁,周城白族扎染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衍生出了不同的业态。在市场变化、生产方式、产业业态的转变基础上,寻求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调适策略,阐释新型业态对扎染产业发展的意义,将有助于推动扎染从生产性功能向服务性功能的转变,从经济价值的创造转向为文化旅游消费服务。增加品牌文化内涵的积淀,提炼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扎染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品牌的塑造是周城扎染产业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的开拓、销售模式的转变和产品的创新,实现扎染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构建。
【关键词】:周城扎染 市场转型 生产方式 困境 理论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8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6-7
- 二、研究综述7-11
- 第一章 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11-24
- 一、家庭作坊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艰难过渡(民国时期-1984年)12-15
-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向私人扎染企业的缓慢转变(1984年-2010年)15-20
- 三、私人扎染企业的市场化转型的艰辛探索(2010年-至今)20-24
- 第二章 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市场分析24-31
- 一、旅游集散市场的退出25-26
- 二、旅游景区市场的萎缩26-27
- 三、村落特色市场的退守27-28
- 四、家庭式生产基地的建构28-31
- 第三章 周城扎染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31-46
- 一、家庭作坊与文化创意的契合31-34
- 二、生产主体个体化适应34-41
- 三、生产性功能向服务性功能转变41-46
- 第四章 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突围46-57
- 一、文化旅游分众化与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开发46-50
- 二、生产方式与个性文化空间表达50-55
- 三、文化品牌塑造和附加值的叠加55-57
- 结语57-59
- 附录:与文章相关的图片59-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66-68
- 致谢68
本文编号:722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722120.html